【教養心得】 碎紙機的啟示

THE MERIT TIMES
文/張嘉麟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文/張嘉麟

弟弟是個外顯的孩子,小小年紀時,儘管能表達的字彙不多,就能清楚傳達自己還不想上幼稚園,理由是還沒準備好和許多小孩共處一室。然而正處於四歲好奇雷達火力全開的階段,母親責無旁貸,只好每天忙著幫他找到新鮮且安全的五感刺激。

這一天,眼角掃到了倉儲間的碎紙機。當年這台機器的產出物,曾經成了漫天漫地的雪花片,讓哥哥開心的在家消磨了不少時光。當下我決定重施故技,向弟弟宣布今天的新任務,就是要幫媽媽把重要紙張送入碎紙機,讓碎紙機怪獸把這些紙都咬碎,壞人就沒辦法讀出上面的字做壞事。被賦予如此的重責大任,孩子果真立即張大雙眼,磨刀霍霍準備上工。

畢竟是小型家用款,這台機器吸入紙張的速度不至於太快,因此稍微叮囑孩子注意安全後,我們隨即開始將紙張慢慢推送進去。碎紙刀嘰哩嘎拉響著,隨著紙張的厚薄發出不同的聲響回應。興奮的孩子心急,見一張張的紙順利被切成五顏六色的小紙片,於是貪心起來,希望這小怪獸可以再吃大口一點;果不其然,一疊紙超出了負荷,當下機器噎住再也下不去。

我將卡住的紙張退出,調整好厚度,一邊解釋著,這時候可以試著讓一、兩張薄紙搭配一張硬度較高的厚紙,應該就沒問題了。說著說著,機器也順利復工,母子倆於是合作無間,順利完工。有趣的是,對於產出的幾大袋紙片,弟弟並未出現當年哥哥的浪漫情懷與反應,僅止於覺得協助了媽媽保護家園,臉蛋上寫著小小的滿足與成就感。

這項任務過後好些天,正吃著午餐的弟弟突然抬起頭,再度出現他頓悟某項人生哲理的嚴肅表情,悠悠開口對我說:「媽媽,妳不是跟我說,在碎紙時如果一張紙下不去,就用另一張紙把它帶下去嗎?」「是啊!」「所以,我現在吃玉米打嗝,我只要再喝一口湯,就沒問題了。」

當這個世代的爸媽,明著處心積慮安排、暗著默默焦慮孩子是否得到足夠的學習,我們是不是過於輕忽也低估,孩子其實有他們自己的方式與能力感受與學習?當一個孩子在某項學習上做出了某種回應,教育者是否也經常慣性地認定其他孩子也應被激起相同的漣漪?想不到這台碎紙機,也帶給身為媽媽的我,不少感觸與醒悟。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