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真義2佛學思想 (78)】袪邪顯正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53觀看次
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佛陀也是一樣,本尊只有一個,但處處都有佛的應化身。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佛陀出生地──印度,是一個思想發達的國家,也是一個異端、外道盛行的地方。我想一般佛教徒應該都知道,佛世時就有九十六種外道,這些外道也經常在佛陀說法的場合裡出現。

那許多外道,有的撥無因果,有的不相信來生,有的認為裸體可以得救,有的認為拜火會有功德,有的認為浸在水裡就是修行,有的認為吃飯不用手捧就可以成道,真是不一而足。

現在我們想來,這許多的外道邪說,真是不可思議。不用手吃飯,鳥雀啄食不就是不用手嗎?那牠們都成道了嗎?生活在水裡的魚蝦,牠們都有修行嗎?至於裸體修行,那麼,世上許多貧苦窮困的地方,沒有衣食吃穿的人,他們都是在修行辦道嗎?

說起印度的九十六種外道,佛陀認為他們的修行走錯了路,所以一直很慈悲、也很勇敢的想把他們度進到佛教裡來。可是那許多的外道,怕佛陀搶奪了他們的弟子、信徒,故意向佛陀問難、毀謗,甚至對佛陀進行人身攻擊、迫害,可以說是佛陀傳道的障礙。

例如,有的從高山上滾下石頭,想要砸死佛陀;有的用大象去攻擊佛陀;有的散播謠言,毀謗佛陀;有的用政治的壓力,給佛陀迫害;有的用女色、財富來破壞佛陀。

不過,在佛陀的教團裡,也有很多原為外道者,後來回頭是岸,皈投到佛教裡。例如舍利弗、目犍連尊者,他們當初不也是外道嗎?三迦葉: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三兄弟,他們也是外道,後來一起帶了一千位弟子來皈投佛教,這才壯大佛陀的僧團,讓佛陀有了千二百五十名的徒眾。

佛陀度化的外道,像舍利弗、目犍連二人,他們都是很有智慧的修道者,所以容易修正自己的信仰觀念;像三迦葉兄弟,也是受到佛陀的道德感化,才改變。但也有一些外道,不論是個人或團體,依然不斷和佛陀作對,經常向佛陀挑戰。舉例說:有一個外道,他帶了兩盆花去看望佛陀,想和佛陀先禮後兵。但是佛陀見到他之後,就主動的說:「歡迎你來。」之後又正色的對他說:「放下。」外道一聽,就把左手的花盆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他又把右手的花盆給放下。

佛陀再說:「放下。」這時他終於忍耐不住,就說:「佛陀,我都放下了,你還要我放下什麼?」

佛陀說:「我不是叫你放下手中的花盆,而是要你放下心中的傲慢、愚痴,你才能入道。」

再有,佛陀到了臨入涅槃的時候,還度了一位一百二十歲的外道須跋陀羅;可以說,佛陀這一生都是在跟外道糾纏,如果佛陀沒有道德勇氣,就沒有今日的佛教。

總之,在那許多外道的陰謀設計、陷害、打擊中,佛陀都能毫無畏懼,反而把佛教的正法樹立起來,讓印度當時大國的國王,如南方的頻婆娑羅王,北方的波斯匿王,都成為佛陀的弟子。佛陀能讓佛教發揚光大,並且降伏外道,這是需要有大勇猛、大智慧、大慈悲、大力量才能辦得到的。

但是,還是有一些外道,依然不死心,用各種的方法,來給予佛教在發展上的阻礙、困難。所以在佛陀的「八相成道」中,如果少了一個降魔的精神,就不能成道,就不能成功。

不過,佛陀也有對外道無奈的時候。例如,一群外道,手持棍棒要來圍攻佛陀。佛陀坐著不動,大家看到佛陀的莊嚴,也都不敢動了。但是外道的頭目,就說:「你不要以為你了不起,我們這許多群眾,都是反對你的。」

佛陀說:「你再多的拳頭,我並不畏懼,因為真理不在人多。」

外道頭目說:「我們可以用各種的棍棒,加諸你的教團,跟你決鬥。」

佛陀說:「我們有道的人,在棍棒下屈服,這是沒有的道理。」

「那我們用金錢、美色,來破壞你的教團。」

佛陀說:「那也不怕,我們的教團自有法治、戒規。」

外道又說了很多的辦法以後,覺得佛陀都如如不動,最後就說:「那我們都來做你的弟子,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飯,但是就是不跟你合作,專做一些破壞佛教的事情。」

這時候佛陀神情黯然,滿懷無奈的說:「那我就沒有辦法了,因為獅子身上蟲,還食獅子身上肉,還能怎麼辦呢?」想到我們今日的佛教裡面,還有這許多的獅子蟲,真是叫人不勝感傷!

本尊與分身

佛有「三身」之說,即:法身、報身、應身。法身,是本有的。報身,是證悟佛果後,酬報因地修行六度萬行之功德,所顯現的福德莊嚴之身,像極樂淨土「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即是。應身,是為了救度眾生而應眾生之機,隨緣變現的種種身形,像諸佛菩薩化身千百億即是。

我們一般人都知道佛陀有三身,其實,眾生也有三身。例如,法身是我們本來的真如佛性,不待修而後成。換句話說,眾生原本就是遍滿虛空、充塞法界的「法身佛」。不過,雖然是人人本具,個個都有,但是凡夫因為被無明所覆蓋,所以不知道自己的法身遍一切處,甚至還發出疑問:「這個人的法身遍滿宇宙虛空法界,那個人的法身也遍滿虛空法界,那虛空法界不是太擁擠了嗎?」

其實不會的,這就好比一間房間裡,點了幾十盞、幾百盞的燈,彼此不但不相妨礙,而且還能夠互即互入,此即所謂的「佛佛道同,光光無礙」。《華嚴經》裡有一首偈子說:「若人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佛的世界就是那樣內外明徹、美妙殊勝。

既然「法身」本自具足,所以儘管五趣流轉,六道輪迴,時而馬腹牛身,時而天堂地獄,但本具的「法身」佛性是永遠不變的,所以我們應該對永恆的生命產生信心。

至於清淨莊嚴、自他受用的「報身佛」;變現無量、隨類應化的「化身佛」,也不一定要等到證悟佛果之後才能成就。如果我們能時時勤修六度,念念見自本性,當下就是萬德莊嚴的「報身佛」;如果我們能以種種權巧方便,度化有情眾生,當下就是觀機逗教的「應身佛」。

像平常人,身不滿六尺,大家都一樣的高矮;但我們常聽到有人讚美某某人偉大與崇高,他的偉大崇高在哪裡呢?在他的道德、他的智慧、他的慈悲、他的緣分。雖然他的身形外表和我們一般人差不多,但是他的影響力、他的精神力、他的功德力,如山如海,仰之彌高,望之彌深;凡此都是修行得來的莊嚴果報,是謂「報身」。

另外,像倒駕慈航的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就好比天上的月亮雖是一個,但它的身影卻映在千江萬水之中,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佛陀也是一樣,本尊只有一個,但處處都有佛的應化身。

其實,嚴格說起來,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本尊及分身,不是某一個特定人物才有。像會議應該是本人出席,若因故無法赴會,就派一位代表去參加,這個「代表」就是分身。父母生了子女,子女將父母的言教、身教繼續下去,子女就是父母的分身。老師教導學生,學生承襲老師的思想,學生就是老師的分身。「臨濟子弟遍天下」,臨濟子弟不也就是臨濟祖師的分身嗎?

所以,不是只有佛陀化身千百億,不是只有菩薩化身千百億,人人也都可以有本尊、有分身,不足為奇。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從這五蘊和合的幻化世間裡,體察本具的真如佛性,進而將它的功能發揮出來。

《華嚴經》說:「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表示佛陀神奇的三身,眾生也具有同等三身的能量。因此,我們認識佛陀的三身,也要肯定自己的佛性,就像我要每個人肯定:「我是佛!」當下即心即佛,如此便能入佛知見,用佛的智慧能量,在世間廣度一切眾生。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