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款太輕 益生菌違規廣告罰不怕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99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整腸、改善便秘、治療過敏、提高免疫力,還可減重瘦身,增強記憶力、調節情緒,近年來,益生菌已成為最夯的保健品,業者甚至研發出寵物專用益生菌,去年整體產值達43億元,但也是食藥署稽查廣告、違規開罰的主要對象,今年統計至8月24日,累計209件,共罰鍰168萬元,平均一案罰金僅8千多元。

獲小綠人標章 能稱保健食品

全球市調公司INNOVA調查顯示,去年台灣市場保健市場新品中,益生菌、益生質等商品占4成7,顯示國人對於益生菌的喜愛,但市售益生菌標榜的功能千奇百怪,遊走於法規邊緣。

依照食藥署相關法規,「保健食品」僅有胃腸功能改善、調節血脂、護肝、骨質保健、免疫調節、輔助調整過敏體質、不易形成體脂肪、調節血糖、輔助調節血壓、抗疲勞、延緩衰老、促進鐵吸收及牙齒保健等13項保健功效,其餘均屬誇大不實的療效。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依照《食安法》規定,得取得「小綠人標章」才能夠宣稱為保健營養食品,目前僅54項產品取得標章,大部分產品均未取得標章認證。

其中54項產品包含:腸胃功能改善有34件,輔助調整過敏體質17件、免疫調節7件、調節血脂4件、不易形成體脂肪2件,牙齒保健、調節血糖、骨質保健各1件;針對以上的保健食品益生菌稽查,近2年稽查到6件標示不合格,裁罰19萬元,查驗登記則全數符合規格。

整體益生菌廣告違規件數,食藥署統計,2021年199件、罰鍰127萬元,2022年262件、罰鍰247萬元,今年統計至8月24日,已有209件、罰鍰168萬元,平均每案僅罰8000多元,這金額遠不及廣告行銷成本,難怪業者有恃無恐。常見違規內容為提及消化系統、免疫力、減肥瘦身、皮膚美容及增強記憶力、調節情緒等功效。

違規情形嚴重 稽查人力不足

對於罰則過輕,林金富坦承「不應如此」,依照《食安法》裁罰每案罰鍰為「4萬~400萬」,一次刊播露出就應該罰4萬元,電視廣告播放7天就應罰7次,累積28萬。

至於平均一案只罰8千多元,原因為地方衛生局習慣將將同一產品於不同媒體,如平面、電子、電視等平台違規廣告「併案裁罰」。林金富表示,地方衛生局仍有行政裁量權,將持續溝通,提醒「不要併罰」,另訂定考評指標,希望透過裁罰來嚇阻不肖業者。

林金富表示,違規情形益發嚴重,但同時過往地方衛生局人力不足,無法詳實稽查,因此去年補助800萬經費,讓各地方衛生局針對保健食品稽查補充1名人力,才有辦法查出更多違規的案件。

去年補助800萬,但一個人力1年就要80萬左右,去年僅部分補助,缺額由衛生局籌資,因此今年預計補助各地衛生局至少1名人力。若25縣市都需要1名專責稽查人員,恐怕得多編列2000萬的預算。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