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法語--了生脫死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在佛教裡,你問許多佛教徒:「為什麼要信仰佛教?」很多人會回答:「要了生脫死。」問他 :「為什麼要修行?」他也會說:「要了生脫死。」可是,你再問他:「什麼叫了生脫死?」、「你看過那一個人了生脫死了嗎?」、「了生脫死以後,你要到那裡去?」恐怕就很難有人回答得出來。其實,了生脫死並不難,怎麼樣才是了生脫死呢?有以下四點意見:

第一、要生活滿足:不管富貴、貧窮、多少、得失、榮辱、高低,在生活上,遇到各種境界,我能認識,我能接受,我能處理,我能化解,我能感到很滿足,沒有生存的畏懼,沒有生存的煩惱,內心很安然、很喜樂,這就是「了生」。

第二、要死而無畏:面對死亡時,我不畏懼。我不怕以後是否會下地獄、會受什麼苦難,為什麼?因為我知道自己的行為。所謂「預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我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知道現在怎麼做,未來會有什麼結果,只要我不做壞事,就不怕會有不好的情況,也不怕沒有不好的未來。所以面臨死亡無有恐怖,心中無畏,就是「脫死」了。

第三、要餘力助人:生死之外,人會有自己謀求生存的力量。當你還有餘力時,要做什麼呢?幫助別人、幫助世間、幫助社會。經云:「菩薩發心,自己未度,先度他人。」在有餘力幫助他人、成就對方的時候,你就是造福了別人,造福了人群,甚至造福了社會,也逐漸完成了自己。

第四、要德蔭他人:你有了「了生脫死」的修養,「了生脫死」的認知,你必定是一位有品德、有善念的人。假如你有德,事事想到「人外有人」、「此處之外,還有他方」,就要把自己的道德、智慧、事業,都能庇蔭他人、貢獻他人、利益他人,讓別人和我一樣,獲得解脫生死的喜悅。

「了生脫死」是人生的大問題,但是它的定義,要重新認識。面對生命的本體、生死的相狀、生活的運用,可以把這「體、相、用」了解透澈,加以落實,那麼,現生就可以「了生脫死」了。以上這四種方法,提供參考。

第一、要生活滿足,  

第二、要死而無畏,

第三、要餘力助人,  

第四、要德蔭他人。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