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高山放牧 新款非物質文化遺產

THE MERIT TIMES
編譯/潘楠慕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義大利歌劇表演。圖/法新社、美聯社
瑞士農家每年夏秋兩季穿著傳統服飾趕牛。圖/法新社、美聯社
開普敦大學音樂教師教小學生認識音樂。圖/法新社、美聯社
「背面」畫展展出比利時畫家馬格利特的作品。圖/法新社、美聯社
西班牙畫家帕馬洛里作品〈女性頭像〉的背面(右)、義大利畫家波喬尼作品〈自畫像〉的背面(左)。圖/法新社、美聯社
古巴波雷洛演唱家赫查瓦利亞。圖/法新社、美聯社
姆波(右)和賴索索練習演唱歌劇。圖/法新社、美聯社
義大利歌劇演唱入列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法新社、美聯社
孟加拉的人力車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法新社、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2月初召開年度會議,新增55項文化傳統、習俗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包括名聞全球的義大利歌劇演唱、已成瑞士特色的高山牧場季節習俗;孟加拉人力三輪車和車上色彩繽紛的油畫也獲選。

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12月5日到8日在波札那召開第18屆會議,今年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55個項目中,有6項是因為需要緊急受到保護而獲選,如馬來西亞傳統劇場表演「梅克穆隆」(Mek Mulung),這種透過對話、歌曲和舞蹈訴說傳說故事的表演方式,在18世紀十分興盛,但如今正面臨失傳。

義大利歌劇演唱儘管已經世界聞名,但直到今年才列入這份名錄。教科文組織指出,義大利歌劇演唱結合了音樂、戲劇、表演,以及舞台與服裝設計等多項專業,歌劇季也通常與當地慶典或儀式有關,這一點使義大利歌劇演唱促進了社會凝聚力和社會文化記憶。

瑞士農家每年5月會將牛、羊趕到高山牧場,秋天再下山過冬,農人穿著當地傳統服飾,帶著以花草裝飾的牛羊上、下山的「遊行」,已成吸引遊客的觀光活動。在高山放牧季期間,農家忙著照料牲口、維護草場、修補圍籬,還要將牛、羊乳製成起司等乳製品,教科文組織指出,這些放牧傳統和習俗,有助於維護自然景觀,也是一種具有凝聚力的共同社會文化體驗。

助產士透過在孕婦懷孕過程的陪伴與支持,傳遞妊娠期間和生產後的知識,有助於保護基本人權,因此獲選。古巴和墨西哥的抒情音樂「波雷洛」(Bolero),結合了歐洲詩歌用語、非洲音樂節奏和美洲原住民感性情緒,不僅是古、墨社會廣泛階層的文化象徵,也拓展到拉丁美洲其他地區,今年也列入這份名錄。

人力三輪車是孟加拉和其首都達卡的獨特景觀,三輪車在城市流轉,則成了車上繽紛彩繪的最佳行動展覽場。教科文組織指出,孟加拉人力車和車身彩繪是當地文化傳統的重要一環,也是一項活躍的民俗技藝,具有身分認同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今累計已收錄145國家地區、730項傳統和習俗。今年也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通過20周年,20年來,教科文組織投入了1200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7500萬元),用於世界各地的140項文化傳統保護計畫。

教科文組織秘書長阿祖萊(Audrey Azoulay)指出,在全球化的年代,這份公約是保護文化多樣性、地方身分認同的有力工具,也延伸文化遺產的內涵,不再侷限於實體建築、遺跡,「這份公約認可文化遺產也是活生生的,可以唱出來、寫下來、被傾聽和觸摸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承載了這個遺產的一部分,並且肩負保護它的責任」。



馬德里獨特畫展 給你看畫作背面

看名畫展覽不稀奇,但是很少有機會見到名畫的背面。西班牙馬德里著名的普拉多博物館(The Prado Museum)正舉行一項很特別的展覽,讓參觀者看畫作的背面,包括標籤、封印,或者畫家的速寫草稿,讓參觀者從不同角度看藝術。

這場展覽就名為「背面」(On the Reverse),展出比利時畫家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西班牙的帕馬洛里(Vicente Palmaroli)和義大利波喬尼(Orazio Borgianni)等名家約100幅作品,策展人布蘭柯(Miguel Angel Blanco)說,宗旨是要改變參觀者觀看角度,從正面帶到「幕後」,開啟「通往藝術奧秘的一扇門」。

為了準備這場展覽,布蘭柯花了7年時間「深度探索」龐大館藏。他說,策展靈感來自館藏的17世紀西班牙畫家維拉斯奎茲(Diego de Velazquez)名作〈宮女〉(Las Meninas)。

〈宮女〉描繪17世紀西班瑪加麗塔公主(Infanta Margarita)和她的侍女,被視為維拉斯奎茲的巔峰之作,畫家自己也入畫,在一幅巨大畫布上作畫,這次展覽就將畫中這幅畫版等身大複製品列為重點項目。

其他展出的作品皆為真品,有的畫作背面是一些後來加上去的標籤、戳印,這些印記有助於追蹤這些作品的歷史。

普拉多博物館館長法洛米爾(Miguel Falomir)說:「藝術作品是三維度的,當我們只注意畫面,能從那個被凍結的特定時刻,得到一些訊息 ,但是卻會因此錯過這個作品作為一個整體物體所傳達的一切。」



從五線譜學起 非洲培育歌劇幼苗

現年31歲的南非青年姆波(Yonwaba Mbo),原本有大好的農業前景等著他,直到他被歌劇這門藝術「打中」。他幾年前放棄就讀的農業專業,改學歌劇,在南非開普敦大學(UCT)音樂學院,從五線譜開始學起,現在正準備跨出身為歌劇演唱家的第一步。

開普敦大學音樂學院是非洲最負盛名的歌劇學校,今年在英國查理三世國王加冕典禮獻唱的女高音顏妲(Pretty Yende),就出身這所音樂學院,在這裡雕琢出她的歌劇演唱技藝。

擁有一副有力男中音歌喉的姆波笑著說:「在我學歌劇之前,我聽到歌劇,都會納悶:那些人為什麼要高聲喊叫?」自從迷上了歌劇,他懂得從技術面來聆聽歌劇,去了解得下多少功夫才能發出那樣的聲音,「我開始欣賞這項藝術」。

姆波學習歌劇之路是從零開始,因為他本來連五線譜都看不懂。6年來他接觸了歌劇的各方面環節,推動他走下去的動力是,像他這樣的人,能用外語演唱歌劇,用音樂來說故事。

他和同學賴索索(Siphosihle Letsoso)在教授、英國指揮家席佛(Jeremy Silver)指導下,練習莫札特的《費加洛婚禮》(Figaro)。23歲的賴索索來自採礦小鎮,也夢想能成為歌劇演唱家。

席佛說,這些年輕人都是「璞玉」,需要細細雕琢,音樂學院是南非唯一提供完整歌劇課程的學校,從音樂、演唱、表演到義大利文、法文和德文等歌劇語言,「我們要做的就是專注在他們的能力,指導他們技巧」。學院也在開普敦弱勢地區開課,由歌劇演唱家馬勒凡(Paulina Malefane)教導小學生,馬勒凡希望透過基層教育,為孩子扎下音樂的根,培育非洲歌劇幼苗。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