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親睦鄰】 律人先律己

THE MERIT TIMES
文/陳逸珊
字級
收藏文章
21觀看次
文/陳逸珊

最近搬來的新鄰居,聽說對聲音異常敏感,於是在鋁窗外又增加氣密窗,磁磚也改成木地板,底層再加裝隔音墊、隔音棉,以減緩聲音傳遞。

我住的是連棟透天厝,雖然沒有樓上樓下互擾問題,卻因八吋水泥牆隔音差,聲聲入耳。每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六點施工,打牆撞擊聲震耳欲聾,尖銳刺耳的電鑽聲魔音穿腦,好痛苦。透天厝樓板彼此相連,常常「一家裝潢家家驚動」,但也只能忍耐撐過施工期,因為換個角度想,說不定哪天可能也輪到自己家裝修。

城市櫛比鱗次的建築,一幢緊挨一幢的住宅,擁擠的居住空間「擠」出不少問題。妹妹住在頂樓,兩個孩子分別是七歲和五歲,最是調皮的年紀,每天像小猴子似地跳上跳下,遭致樓下一再抗議,自知理虧唯有道歉,並嚴格約束孩子,禁止奔跑、拍球……降低噪音。

還有位先生只要有住戶拉鐵門、搬東西、彈鋼琴、洗衣機發出聲音,他就大聲咆哮,甚至做出不理性的情緒反應。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一般人在四十分貝以下的環境中能夠安睡,但恐音症只要在十分貝的環境,心情就無法平靜,嚴重者會影響社交活動及正常生活。

對於居家的噪音,專家建議先溝通,確認噪音來源,再進行處置,只要善意溝通多能圓滿解決。身處擁擠的城市,社區如大家庭,學會體察他人,以包容的胸襟與鄰居結善緣,律人先律己,凡事要求自己先做好,以身作則,才能感化他人。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