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禁令衝擊 我農貿進出口雙降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中國大陸農產品禁令持續衝擊台灣。根據最新出爐的2023年農業貿易統計,去年我國農產品整體出口產值相較前年衰退6.5%,其中外銷到大陸的產值減少最多,達26%;農貿最大出口國仍是美國,第2名日本,中國大陸和香港分別是第3、4名。此外,去年不只出口衰退,農貿進口產值更衰退8.6%,農貿進出口雙降。

對此,農業部分析,主要是受到國際間戰爭頻頻,航運成本增加,以及日幣貶值消費緊縮的影響所致。

根據農業貿易統計,去年我農產品外銷產值48.96億美元(約新台幣1535.6億元),比前年52.37億美元,減少6.5%。前10大農產貿易出口國家(地區)當中,僅香港、馬來西亞出口產值增加,其餘國家全面衰退,尤其出口大陸產值剩下約5億美元,較前年又衰減26%。這已是大陸近年禁我農產品後,出口產值連兩年衰退。

貿易逆差 達138.54億美元

此外,去年農貿最大出口國為美國,外銷產值約9億美元,其次是日本7.18億美元,至於中國大陸排名第3,約5億美元,香港4.96億美元,陸、港相加,比排名第1的美國還要高。

進口方面,去年進口值187.44億美元,比前年205.12億美元,減少8.6%,農產貿易逆差達138.54億美元。

外銷受阻,連我國過去引以自豪的毛豆也衰退;我國的毛豆先生、農業部高雄農改場研究員周國隆說,台灣毛豆產品2023年外銷量3萬2573公噸,產值7307萬美元,比2022年分別減少5.7%及6.4%,主要銷往日本占76.3%,其餘則銷往美國、加拿大等23個國家。

其中冷凍毛豆產品產值,在日本的市占率40.8%,已連續16年銷日冠軍,分別為競爭對手中國及泰國輸日產品的1.63及1.40倍,平均每公斤價格326日圓,較中國255日圓價值高27.9%。

學者:外銷要升級轉型

學者認為,除了大環境不佳、通膨貶值、運費增高,增加了出口成本外,台灣農產品外銷需要積極轉型,才是當務之急。

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表示,出口日本的市場衰退,與日幣貶值有直接關係,此外,中國大陸尚未進一步開放我國農產品禁令,儘管過去都說新加坡、東南亞南向國家是目標市場,但他們的農產品競爭力也強,與台灣差異性不大,成長的空間可能不會太大。

楊明憲表示,台灣早期外銷,如洋菇、鳳梨、蘆筍的三冠王時代,給農村經濟帶來繁榮,這是典型加工食品業的發展,因此未來農業發產的出路,還是在外銷。

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農經系教授徐世勳認為,徐世勳表示,從經濟發展的專業角度來看,在與許多產業共同競爭有限土地與水資源下,農業要轉型升級,由「生產型農業」轉型為「上下供應鏈型農業」,再轉型為「生命科學型農業」。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