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黑面琵鷺普查 全球增355隻、台灣首次略減93隻

THE MERIT TIMES
吳亭頤
字級
收藏文章
710觀看次
黑面琵鷺互相理羽的行為。圖/郭東輝拍攝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林業保育署今日公布「2024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結果,全球數量共計6988隻,相較去年增加355隻,突破紀錄;普查期間台灣共調查到4135隻,首次略減93隻,但仍為全球黑面琵鷺最大的度冬區。

「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由香港觀鳥會聯繫各國定期於每年1月進行,今年普查日期在1月20日至21日舉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委託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統籌台灣的普查工作,並與全各鳥會及保育團體等超過百名的調查員合力完成;今年全球數量共計6988隻,相較去年增加355隻。

林業署指出,普查期間台灣共調查到4135隻(59.2%),其次依序為中國1630隻(23.3%)、日本702隻(10.1%)、香港和深圳(后海灣)375隻(5.4%)、越南86(1.2%)、南韓39(0.6%)、澳門13(0.2%)、菲律賓7(0.1%)、泰國1隻。

全球總數共增加355隻,各主要度冬區的數量都有成長,台灣雖比去年略減93隻(2.2%),但仍為全球黑面琵鷺最大的度冬區;林業署提到,與去年相比,北邊的濁水溪口增加94隻,南邊的屏東則增加105隻,顯示黑面琵鷺個體有從以往分布核心區的高雄、台南、嘉義,往北邊的雲林與南邊的屏東擴散移動的現象。

以台灣各地來看,逾九成集中於西南沿海地區,其中台南數量最多,有2088隻,其它各縣市由多至少則依序為嘉義887隻、濁水溪口454隻(彰化雲林交界)、高雄423隻、屏東有121隻、雲林93隻、宜蘭44隻、金門10隻、新北6隻、澎湖5隻、彰化3隻及新竹1隻,共12個縣市有紀錄。

黑面琵鷺面臨環境壓力,林業署指出,2023至2024年台南市野鳥學會和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共累計救援86隻黑面琵鷺,其中25隻經救援後已野放,多為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由於西南沿海冬季易高溫及雨水少,極端氣候加劇也可能使棲地環境中的肉毒桿菌產生毒素的機會增大,須持續關注棲地品質。

林業署表示,台灣地區數量微幅下降,確切原因尚不明,但因2011年也曾經大幅減少,地方政府加強環境;另鼓勵漁民提供水鳥友善的覓食環境,2021年將「陸上魚塭」納入生態服務給付項目,魚塭收成後於10月至翌年4月期間,符合至少連續維持1個月適當水位(20公分以,每公頃每年最高可核發1萬元。

111年及112年度台南市友善魚塭面積均約200公頃;林業署提醒,民眾若有發現黑面琵鷺受傷或其他特殊情況,請直接向當地縣市政府通報,以便及早發現問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