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仰與藝術 東南亞文化特展

THE MERIT TIMES
江俊亮
字級
收藏文章
84觀看次
峇里島「巴龍」神獸。圖∕南市圖提供
菲律賓國服。圖∕南市圖提供
馬國樂器設計師江靖傑擺放他設計的「甘美郎」樂器模型。圖∕南市圖提供
圖∕南市圖提供

台南市立圖書館為讓民眾探索東南亞文化,與國立台灣博物館合作舉辦「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台博館藏的相遇」特展,聚焦於東南亞區域的信仰、藝術及風土民情,透過「人與物」、「物與書」的對話,理解並欣賞多元族群的文化底蘊。

南市圖表示,特展以書為紐帶,串起台灣與新住民的母國連結,鼓勵新住民社群善用圖書館資源,也讓民眾透過「信仰同來、藝術同在」、「季風帶的風土民情」、「移動與相遇」等三大主題單元,串起南洋文化的認同、認識及尊重。

特展整合南市圖東南亞語言藏書,以及台博館的東南亞地區藏品,展出峇里島「巴龍」(Barong)神獸、克力士匕首、印尼的孔雀羽冠虎面獅、泰國食器、菲律賓國服、甘美朗樂器模型等,呈現多元豐厚的文化樣貌,也述說跨越區域與文化差異的相遇故事。

在「信仰同來、藝術同在」展區中,有一具複刻版的峇里島「巴龍」神獸,是由印尼峇里島藝術家馬爹返鄉購置材料在台複刻而成,「巴龍」神獸在峇里島神話中是善神的化身,代表「善良」與「美好」。

展區中「來自天神的音訊」,展出印尼傳統打擊樂「甘美朗」(Gamelan)樂器模型,是由馬來西亞籍樂器設計師江靖傑設計。江靖傑將於6月1日帶領學員開設「動物狂歡節-拼圖卡祖笛」手作工坊,分享動人的音樂與異國故事。

木雕藝術家馬爹(Made Sukariawan)將於6月16日舉辦「峇里島巴龍文化X木雕鑰匙圈彩繪」活動,馬爹將運用影片和道具介紹峇里島巴龍的藝術文化,並讓學員動手彩繪獨一無二的木雕小巴龍。

此外,5月26日將由台南市立崇明國中國樂藝才班演出《南鯤鯓五府與萬善囝仔公》劇碼,結合爪哇與台灣的皮影戲,透過跨域交織手法與媒材,呈現絢麗光影及磅礴樂聲,詮釋台南地區百年神話傳說。「百年對話」展期至6月23日止。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