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籲加嚴空品標準 PM2.5年均值應下修至9微克

THE MERIT TIMES
吳亭頤
字級
收藏文章
276觀看次
環團今天舉辦記者會,呼籲細懸浮微粒(PM2.5)年均標準應下修為9微克/立方公尺。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環境部今年4月29日預告修訂加嚴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值至12微克/立方公尺,但各界呼籲環部再加嚴標準,環團今日表示,目前的空品標準及修正草案內容都過於寬鬆,美國基於人體健康研究證據已將其年均標準下修為9微克/立方公尺,台灣應比照加嚴。

新任環境部長彭啟明上工首日召開記者會,並於會中指出,已陸續也收到各界要求空氣品質標準再加嚴的意見,未來會跟大氣環境司持續討論,著手再檢討如何分階段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空品標準,同時綜合各項影響因子納入後續修訂參考逐步邁進。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環團今天舉辦記者會,並肯定彭啟明在首次新聞發布中積極回應的態度。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表示,目前PM2.5 15微克/立方公尺顯示良好,早已不符合公衛等學界研究的科學事實,錯誤的良好燈號將使民眾誤判,所致的健康防護缺漏已經不容再拖延。美國基於人體健康研究證據已將其年均標準下修為9微克/立方公尺,PM2.5對台灣人的健康傷害不會比較輕,應比照加嚴。

台南市家醫科醫師潘致遠指出,新內閣上任前幾天,環境部竟根據國衛院的研究成果並「考量防制成本與經濟效益」,預定修為12微克/立方公尺,PM2.5 24小時平均值竟然原封不動為35微克/立方公尺,其實國衛院早在2018年便根據多年實證研究結果建議PM2.5標準值訂為年平均10微克/立方公尺、24小時平均25微克/立方公尺。

潘致遠表示,依美國國家環保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說法,此次調整預計可望於2032年前增進460億美金的淨健康效益,包括防止4500人過早死亡、避免29萬個工作天損失。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會長耿明誼表示,這次環境部四年一次的空氣品質標準修法,對於下修的部分,強度不足,實際上就是一種「無感修法」。

關於 PM2.5 的年均值,她表示,雖然已經下修,但是24小時平均值卻沒有同步調降。一年有 365 天,每天的空氣品質都會影響民眾健康。不從24小時平均值開始要求,難道年均值會憑空改善嗎?因此希望PM2.5的24小時平均值可以調降至25微克/立方公尺,也希望環境部盡快修正連動空氣品質指標(AQI)。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520後新政府上台,環境部不僅要面對該如何讓台灣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同時也要持續改善空汙,升格後的環境部大氣司也提及其業務亮點,包含減空汙及減碳共利成效,期待在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減空汙與減碳的力道能同步加強。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