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排稅費收入 2023年達3.34兆新高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54觀看次
世界銀行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各國2023年向企業與單位徵收的碳稅/碳費達1040億美元。圖/美聯社

【中央社/倫敦綜合外電報導】世界銀行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各國2023年向企業與單位徵收的碳稅/碳費達1040億美元(約新台幣3.34兆)新高,然而稅費收益仍遠低於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所需程度。

路透報導,不少國家現正利用碳定價機制向排放源徵收相關稅費,或借住「總量與交易」(cap and trade)機制控管,以利達成自身所訂氣候目標。

世界銀行(WB)21日發布「2024年碳定價現況和趨勢」(State and Trend of Carbon Pricing 2024)報告,指出「要同時實現巴黎協定目標與促進更多低排放,碳定價是政策組合所需的關鍵」。

目前運作中的全球碳定價機制有75項,較一年前又增加2個,75項碳定價機制可覆蓋約24%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全球的碳稅/碳費收益也從2022年的950億美元增至去年的1040億美元。

然儘管碳定價機制已能覆蓋24%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這些機制絕大多數的碳價仍不夠高,只有不到1%符合或高於碳價高層委員會(High-level Commission on Carbon Prices)所認能達成氣候目標的價格。

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Paris climate accord)目標是讓本世紀結束前的氣溫增幅,相較工業化前不超過攝氏2度,力求壓在1.5度以內。

圖/法新社

2017年一份碳價高層委員會的報告指出,到2030年底前每噸碳排的價格需在50到100美元,才能做到讓氣溫增幅低於2度;世銀列入通膨後認如今的價格應在每噸63到127美元。

目前全球碳費/碳稅收入最多的單一機制是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TS),目前他們的交易價格從年初的每噸80歐元(約87美元)跌至每噸73.歐元(約79美元),快掉到世銀算出的低標門檻。歐盟碳價2023年2月達每噸100歐元(約109美元)新高後就一路下滑。

世銀在這次報告裡指出,鑒於歐盟排放交易系統近期碳價疲軟,2024年全球的碳費/碳稅收入可能滑落。

土耳其安納杜魯新聞社(Anadolu Agency)指出,世銀已追蹤碳市場約20年,第一份碳定價現況和趨勢報告發布時,碳排稅費與排放交易系統僅能覆蓋7%的全球碳排,如今第11份報告時能覆蓋到24%。運作中的75項碳定價機制裡,超過一半的收入用於資助氣候和自然環境相關計畫。

這次的報告指出,包括巴西、印度、智利、哥倫比亞和土耳其在內的幾個中等收入大國,在實施碳定價方面都有所進展,「各國政府也愈發借助碳權架構,包括透過自願性碳市場籌得更多資金,增進在國際符合規範市場的參與」。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