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1佛法義理 ①皈依三寶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皈依三寶,能獲得內在的精神力量。圖/蘇少暘
文/星雲大師

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信仰的中心,是超越世間的聖財。

佛是教主,法是真理,僧是導師,三者都是讓眾生得度的重要因緣。經典譬喻:佛如良醫,法如妙藥,僧如看護。對於患病的人來說,唯有同時擁有三者,才能病癒;人生也是如此,唯有依靠佛、法、僧三寶的力量,才能離苦得樂,才能獲得自在解脫。

佛如光,能圓熟眾生。光有照耀、溫暖、成熟三個功用。因為有光,黑暗中有了光明,我才不會恐懼;因為有光,溫暖的熱度讓我不怕寒冷;因為有光,太陽能夠成熟萬物。所以佛光普照,讓心中有了光明,使心燈亮起來;也可以說,皈依佛,就在自己心中建立了一座發電廠,慈悲、智慧、信心的善法,就能源源不斷。

法如水,能滋潤眾生。水有洗滌的功用,能去除我們的汙穢業障;水有解渴的功能,能解除人的飢渴;水有生長的能量,一花一草,要靠水澆灌。水能讓我們健康、成長;皈依法,就好像在我們心田裡建設了一座自來水公司,法水滋養我們的身心,洗滌我們的煩惱塵垢。

僧如田,能植福種德。僧是老師,像觀音菩薩、彌勒菩薩、地藏菩薩、高僧大德等善知識一樣,都是我們的老師,能夠教育我們、指導我們,傳授我們知識、為我們服務、給我們方便。所謂福田僧,我若皈依他們,就如擁有很多的田地,可以種植耕作,讓作物五穀豐收;有了田地,建大樓也好,種植五穀也好,都可以發展、成長。

擁有世間上的金銀財寶,我們的生活比較好過;佛法僧三寶是精神內在的財寶,我們得到以後,平安、幸福、解脫、自在自然能不求而得。就如老人家走路不方便,有根拐棍就會安全;一個孩子被欺負,即使父母不在他身邊,只要大叫一聲「媽媽!」欺負他的人心想:「喔,他有媽媽。」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同樣的,世間上有許多邪魔外道的災難,就是三寶不在我身邊,只要我想到它、我念它,也會發揮很大的力量。

皈依三寶的真正意義,是從最初三寶、常住三寶進而皈依自性三寶。佛陀說人人皆有佛性,因此,皈依佛、法、僧三寶,就是皈依自己。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對於三寶,心中一定要具備恭敬與肯定,才能從中得到利益。

皈依三寶後,雖然沒有戒條約束,但皈依信仰,本身就是一條戒律。尤其信仰,代表的是自己的心、自己的人格,更不應違犯。所以皈依三寶並不是拜師父,而是要皈依自己的信心,皈依自己的本性,應該要自我期許,自我尊重,遵守佛陀開示的做人基本道德,守護自己做人處事的根本。要正行、正語、正念,奉行「三好運動」──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身口意三業就能獲得淨化,如此才算是真正了解皈依三寶的意義。

皈依三寶,能獲得內在的精神力量。

受持五戒

在佛教裡,各宗各派對佛陀所開示的教法,儘管在義理思想上各有主張,但對佛陀所制定的戒法,則是一體共遵的。

佛教徒受持戒法,就好比學生遵守校規,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規、法律是來自外在的約束,屬於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屬於自律。

皈依三寶是學佛的入門,受持五戒則是信仰的實踐。戒的本質是不侵犯,從不侵犯中,完成身口意三業的清淨。因此,戒為一切善法的根本,受持五戒可以增長信心、智慧,生出功德,人身平安,增加道念,防非止惡,獲得尊重,人我和諧。五戒即:

第一、不殺生。主要是不侵犯人的生命,進而尊重他人的生命自由。佛教雖然不強制人人吃素,但要能做到不輕易殺生,所謂「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所以,不殺生就是不能侵略、傷害他人的生命,進而從「人權」而及於對「生權」的保護。

第二、不偷盜。不可以非法將別人的財物占為己有,即「不予而取」,要尊重他人的財產自由。不予而取,不管自取、教他取、見取隨喜,皆為不當。如:順手牽羊、違法貪汙、吞沒寄存、欺罔共財、經營非法、詐騙投機等,都是佛教所不容許的非法所得。

第三、不邪淫。邪淫,指的是夫妻正常關係之外的感情生活,會造成家庭不幸、社會混亂,因此不邪淫而能尊重他人身體、名節的自由,不但家庭能幸福美滿,國家社會也能因此安定、和諧。

第四、不妄語。妄語有惡口、兩舌、綺語、說謊等,如果因為自己的一句話造謠生事、毀謗他人名譽,破壞別人的好事,讓別人因此受到極大的傷害,就是妄語。所以不妄語就是要尊重而不侵犯他人的名譽與信用。

第五、不飲酒。五戒裡的「不飲酒」,廣義來說,就是不亂吃、不接近會傷害自己身體健康、使自己心智迷亂的物品,像嗎啡等毒品,不但會侵害自己的身心,也會將個人的名聲、金錢、人緣吃光;又如喝酒,酒是刺激性飲料,飲酒過量,酒也等於是毒品。所以,不飲酒就是要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健康及智慧。

五戒分開來講有五條,但從根本上來看,只有一條戒,即「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他人,自己更能自由。持守五戒,其實就是體現自由民主的真義。綜觀那些身陷牢獄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大都是觸犯了五戒才被判罪坐監;所以受戒是守法,能夠受持五戒的人,才能免除身心的恐怖憂惱,進而享有真正的自由、平安、喜樂和尊嚴。

一般佛教徒都曉得布施修福,這是以身外之物來利人,只要有施捨心的人都可以做得到。受持五戒,是以止惡行善的戒行來達到自心的清淨,進而尊重他人,能帶給社會一股無形的內在穩定力量,每個人都能享受最大的自由,此不侵犯他人的功德,比布施還要來得更大,所以佛陀常讚歎五戒為「五大施」。

持戒自他受益 享有真正自由

此外,佛教的「五戒」,禁止殺、盜、淫、妄、酒,和中國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也有共通之處,如:不殺生曰仁、不偷盜曰義、不邪淫曰禮、不妄語曰信、不亂吃曰智;只是儒家的「五常」僅止於勉人律己,而佛教的「五戒」,則從消極的持守不犯,進而積極的尊重利他,根本精神即尊重他人的自由、不侵犯他人。如此,不殺生而護生,自然健康長壽;不偷盜而喜捨,自然能發財富貴;不邪淫而尊重他人名節,自然家庭和諧美滿;不妄語而讚歎他人,自然能獲得善名美譽;不喝酒而遠離毒品,自然身體健康。

所以,受持五戒,從自利來說,如同在福田裡播種,縱使不求,自然有許多利益加身,能享有無盡的功德善果;從利他來講,五戒是淨化人心的良藥,一人受持,一人得益;萬人受持,萬人得益;如果全國人民共同受持五戒,這個國家必定是個安和樂利、自由民主的國家。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