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2】隨堂開示錄 549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39 為學佛法入寶山 3-2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2觀看次
佛法是無限的寶藏。圖為佛光山叢林學院外觀。圖/資料照片
叢林學院靜謐的傍晚,使人的內心平靜下來。圖/知松
為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新生開示    
時間:2007年8月29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法堂會議室


大家剛進入叢林學院,會有一段較艱苦的歲月要度過,為什麼?因為過去各位在社會上可能是董事、經理、主任……來到這裡,任何頭銜都沒有了,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過去大家美麗、有氣質、善交際,有很多人追求、示好,來到這裡,面對的是不好的臉色,要求的語言,種種的教訓、喝斥、指示。或許大家會感到不習慣,可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呢?
現代年輕人崇尚自由,在座經歷過大學生活的人就曉得,大學生活多麼浪漫,有課不上課,缺課也是平常事,下了課,上咖啡館、百貨公司,禮拜六、日,三五好友約會,悠悠歲月,人生多麼美好。但是來到叢林學院,這些統統都沒有了,畢竟學佛講求精進,追尋內心快樂的財富。你要的愛的教育,在這裡就是幫助你去除執著的種種要求。
出家人分為三種,上等的出家人,禁得起千錘百鍊;中等的出家人,禁得起教訓;下等的出家人,別人關愛他,他感受不到,也不願與人合作。各位雖沒有出家,但同樣都是為了求道而來,心性和求道的出家眾是一樣的。
我掛念大家不能適應學院生活,所以先為各位做一些經驗之談。首先,大家一定要融入到大眾裡,如果不能融和,必定會失敗。好比洗米時,漂浮到水面上的米粒,只有被淘汰的份。
佛教就是「眾」,「眾」就是大家,這個世界是大家的,團體也是大家的,個人不能獨自生存,例如:沒有士農工商供給衣食住行,我們怎麼能活命?我的存在,必須依賴大家;我的存在,是因緣的成就,所以,時時刻刻都要懷著感謝的心意,並且要有水泥的性格,儘管他人對我們不好,也要想辦法與他融和。
研究佛學,不忙著追求悟道、證果、解脫及成佛,要能在大眾中獲得歡喜。例如:我很喜歡和大家吃素,過簡樸的生活;我很喜歡早起,過規律的生活;我喜歡有條不紊,自律的規矩;我喜歡讀書、我喜歡禮佛,我喜歡追求內心的世界,我喜歡談禪論道,我樂於助人……學佛要先學歡喜,歡喜是別人不能給我們的,唯有靠自己去開發、去獲得。
佛教講「發心」,發心修行、發心工作,更重要的是發心歡喜,如果大家能用一顆歡喜心生活,未來一定會成功。歡喜要從哪裡表現?從「心」表現。有了歡喜心,就會有歡喜的語言、歡喜的眼神、歡喜的表情、歡喜的動作,也才會有歡喜的世界、歡喜的人生。
大家來到叢林學院,除了求得歡喜,還要看到未來、看到希望、看到前途。如何看呢?現在社會上的事業,是「粥少僧多」,很多人找不到職業,但是在佛門裡,則是「粥多僧少」,很多事需要有人發心來做。佛光山在國內外有很多教育、文化、慈善事業,就看大家的本領如何了!明白自己、健全自己、要求自己,就不怕未來沒有前途。
佛法是無限的寶藏,但即使是寶藏,也要有緣人才能得到,沒有因緣,所謂「煮熟的鴨子飛了」,它也不會是我們的。前途在哪裡?前途就在我能明白自己、我能安心自在。前途在哪裡?前途就在佛光山,只要佛光山存在,我還是這裡的學生、這裡的徒眾,就不怕沒有前途。大家敢不敢說「我的佛光山」?(學生:我的佛光山。)大家敢說,精神上即刻就擁有了一個富有的世界。各位一下子就擁有了佛光山,而我還是花了四十年的時間來建設佛光山的呢。
去年正月初一,我同樣坐在這個地方等候徒眾來開會。在那短暫的時間裡,我如同悟道般,心中忽然湧現「我是佛光山」的想法。或許有人會說:「佛光山是你建的,當然是你的!」其實,「我是佛光山」指的是我的身心能和佛光山共存。各位來到佛光山,要追求的就是這個理念。一個人想要擁有鑽石、金戒指很難,但是想要擁有世界,是可以得到的,當下即是。
每個人都有無明煩惱,而且無明會鼓動人,讓人的心不安,所以自己是最不容易戰勝的敵人。再過幾天,學部正式開學之後,漸漸地可能就會有一些人對所見所聞感到不習慣,覺得和自己過去的經歷違背。其實,大家若早已習慣過去的生活,又何必到佛光山?各位不就是為了捨棄那許多習慣,才來這裡學習的嗎?學習如同走路,若老是不捨棄後面的一步,怎麼能進步?一直覺得不服氣、不應該、不以為然,長此以往,就會出現關卡。
我常對學生說,我這一生可以安住在佛門這麼多年,都是由於受過專制教育的訓練。回想起過去「無理三扁擔,有理扁擔三」的專制教育,雖然不人道,但也因為在無理之前,我都能服從,所以,世間上還有什麼事不能令我服氣的呢?
世間上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過去我受的雖是無情無理、無情無義的教育,但也由於我有「想當然爾」的想法,總想到:「老師罵我是當然的;他不罵我,怎麼當老師呢?老師打我是當然的;我在這裡讀書,他不打我,還打誰呢?」因此,遇到不平的事情,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
修行,不只是拜佛、打坐、念佛,還要明理、要忍耐。所謂「千錘百鍊」、「千生萬死」,對於難以忍受的事情,我很少咬牙切齒,總會給予忍耐,每忍耐一次,就會感受到自己的修行功夫增加了五年、八年。不過一般人少有這種性格,一旦遭遇無明,大多聽不進別人的好言好語,總是說:「你不知道、你不懂!」
告訴大家一個解決煩惱的方法。當修行路上,遇到不能忍耐的事情時,就到佛前拜佛,佛陀會給你指示。或許有人覺得奇怪:「佛陀又沒說話?」佛陀不用說話,只要大家肯拜下去、跪下去,就會得到指示。也許又有人說:「人煩惱時,連佛都不要了,還會想拜佛嗎?」那也沒關係,可以找善知識談話,例如:找心培和尚、慈惠法師、傳燈會永融法師、學部覺禹法師談,再不行,可以說:「我非得要找大師。」也許得到的回應是:「大師平常不會客,不談這許多事情。」那就說:「我跟大師通個電話。」懂得管道,就能得救,怕的是連院長心培和尚找你談話,你還說:「我不要聽!」這就好比溺水的人,明明來了一艘救生艇要救他,他卻說:「我不要!」怎麼可能得救呢?我看過不少失敗的人,都不是大家不救他,而是他不給別人救他的因緣。(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