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就算跌倒 也不會多嚴重

THE MERIT TIMES
文/馬庫斯.韋伯 茱蒂絲.韋伯 
字級
收藏文章
43觀看次
圖/yapei
文/馬庫斯.韋伯 茱蒂絲.韋伯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就算跌倒也不會多嚴重。孩童總是在跌倒、爬起來,但也不常見到多嚴重的傷害,那是因為與成年人相比,小孩的骨頭和關節更加靈活,體積也比較小。

除此之外,他們因為比較矮小,跌倒時距離地面較近,所以加速時間較短。而我們隨著年紀漸長,跌倒的可能性就變低,這也很合理,因為年紀愈大,跌倒的危害就愈大,所以我們會較為小心謹慎。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Statistisches

Bundesamt)的資料,可以看到每年約有1萬人的死因是在家中跌倒,其中大部分是打掃時發生意外。這個數字比死於車禍(每年約3,500人)的人數還多不少。這帶給我們一個很清楚的結論:如果想要活下去,那就停止打掃吧!

跌倒原因 引力有關



重力也可能是個危險故事。這故事要從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和他的蘋果開始說起(你一定聽過1665年夏天,躺在樹下的牛頓想知道「蘋果為什麼總是掉到地上」的這個傳說。有記載甚至提到蘋果的品種據說是「肯特之花」Flower of Kent)。

事實上,牛頓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Newton’s 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是重力首次被公式化。在此之前,關於身體為什麼會倒下的理論非常多樣。希臘人(最知名的是亞里斯多德Aristotele)將宇宙視為一個完美的封閉系統,運動通常被當做是一個需要推進的過程,「物質」是火、水、土和風的混合物。根據這個理論,由土元素和水元素組成的重物會傾向於地球,它們愈重就墜落的愈快;而風元素和火元素則向上運動。

向上向下 推力過程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世界觀延續了2000多年,因為它非常符合日常生活經驗,所有領域(宇宙、運動、物質)顯然都互有關聯,毫不衝突。有些人提出撼動細節的理論,像是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發現地球是繞著太陽旋轉的幾顆行星之一,動搖了整個概念,但因為亞里斯多德的言論代表的是整個天主教會的態度,所以這個理論也被堅持延續下去。到了中世紀,阿拉伯學者進一步發展出群體之間具有力量的理論,但這些發展仍然沒有在西方世界留下深刻影響。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