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典故】淺談元旦

THE MERIT TIMES
文/朱同慶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文/朱同慶

元旦,即國曆的一月一日,也是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新年伊始,一則有關元旦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傳說,在四千多年前的遠古時期,堯在位時勤於政事,愛民如子,因此深受黎民百姓的愛戴,可是其子卻庸庸碌碌,難成大器。故而,他並未將部落聯盟領袖的位子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並語重心長地對舜說:「你今後也一定要將帝位傳交妥當,如此這般,我死後方可安心。」

之後,舜果真將帝位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而禹亦像舜那樣為百姓著想,稱得上是位賢明君主。後來,人們便把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日,當作一年的開始,並把農曆正月初一稱為「元旦」。

是的,在中國古代「元旦」原本所指的就是如今的春節,即農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意指開始,亦有「第一」的含意,故凡數之始即稱為「元」;而「旦」為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橫線則代表地平線,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乃象徵著一天的開始。人們將「元」和「旦」結合起來,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陽曆,於是將農曆的元旦改稱「春節」,而將陽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