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醫生 就在人體內!

THE MERIT TIMES
文/郝萬山(中國國醫名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3觀看次
病毒性感冒,也稱「太陽病」,想痊癒,要善用自然界陽氣最盛時機,讓汗出熱退。圖/Pexels
臥床休息時,飲食宜清淡。圖/Pexels
感冒時,最好採取自然放鬆入靜法,讓身體自己啟動調理機能。圖/Pexels
文/郝萬山(中國國醫名師)

任何人都得過傷風感冒,我也不例外。二○○九年的十一月,我在外地,連續講了好幾天課,周六結課的當晚,坐飛機回北京,在飛機上就感到特別不舒服,頭暈頭痛、噁心、疲勞、全身發冷,下了飛機不斷地打噴嚏、鼻流清涕、流眼淚,周身痠痛,夜裡回到家體溫就上升到攝氏三十八度,我知道,這是連日的勞累讓我抵抗力下降,又受了風寒,感冒了。家裡的人說,吃點藥吧,我說不想吃藥。那就刮刮痧、拔拔罐吧,我說刮痧拔罐都是瀉法,我很疲勞,正氣不足,經不起瀉,還是早點睡覺好好休息吧。

自然放鬆 啟動自調機能

先用熱水泡腳,平時泡二十分鐘左右,就會周身潮潮地出汗,這次泡了四十分鐘,一點汗都沒有出。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於是我用自然放鬆入靜法,讓自己做到「物我兩忘,意氣俱靜,無無亦無,一靈獨覺」,把身體和康復放心地交給了我的自我調節機能。我知道,真正的醫生就是我們體內的自調機能,真正的靈丹妙藥就在我們體內,就看你能不能很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我感到周身的毛細血管隨著呼吸的節奏,一開一闔,就像周身包圍著一個熱氣團在開闔一樣,全身痠痛不舒服的感覺也緩解了很多,再後來不知不覺,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就睡著了。

醒來已經是第二天上午十點多鐘,體溫降到攝氏三十七度以下,頭痛減輕。但鼻塞清涕、身上痠痛、乏力這些症狀,只要起床離開被窩,就依舊存在。過了中午,體溫正常了,隨後的第二天,仍然用大部分的時間臥床休息,並注意飲食清淡,只吃稀粥、麵條、蔬菜,而且也只吃六七分飽,並適當增加飲水量。

到了星期五的上午,所有的症狀消失了,從上周六開始有感冒的症狀算起來,正好是七天,這就是普通感冒的自然病程,自然病程結束了,也就自己好了。我把它叫作「外感病的七日節律」。

外感病康復 有七日節律

關於「外感病的七日節律」,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張仲景所寫的《傷寒雜病論》中就提出來了,但是這本書在流傳的過程中,被分成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本書,直到今天都被中醫界稱作經典著作。要想成為臨床看病水準好的中醫大夫,除了好好學習《黃帝內經》之外,這兩本書也是必須讀好的。

在《傷寒論》中,張仲景說了這樣一句話:「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癒者,以行其經盡故也。」這裡的「太陽病」,簡單來說,就類似於一個病毒性感冒。頭痛、發熱、怕冷、沒有汗、身體疼痛,甚至有點輕度的咳嗽或者喘,如果你沒有用藥物去治療,也沒有發生合併症和併發症,到第七天的時候它自己好了,這就是這個病的自然病程結束了。如果七八天沒有痊癒,就要等第二個七天,甚至第三個七天。這個病到要好的那一天,是什麼時辰好呢?

張仲景說:「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就是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也就是中午前後這段時間,自然界陽氣最盛,這正是汗出熱退最有利的時機。這又涉及晝夜節律的問題。

感冒七天 好不了有原因

是不是所有的人得了感冒,都可以不找醫生治療,七天都可以好呢?除了感冒之外,其他疾病的病理變化或者生理現象有沒有七日節律呢?

除了七日節律和晝夜節律之外,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還有沒有其他的時間節律呢?這些時間節律形成的機理是什麼呢?我們從中又能領悟到什麼樣的養生方法和教訓呢?

感冒七天好不了的人,實在是大有人在。

一個看上去身體健壯的小夥子,到門診找我看病,他說感冒快兩個月了都沒有好。他說五十多天前得了感冒,發冷發熱、頭痛、全身痠痛。他想:感冒發熱,醫生不就是用藥物發汗來退熱嗎?跑跑步,跑出一身汗來不就退燒了嗎?於是他到馬路上跑了幾千公尺,確實出汗了,但不僅發熱沒有退,反而精疲力竭、重度乏力、全身痠軟、咳嗽氣喘。後來他吃了不少中西藥物,發熱是退了,但是遺留下咳嗽氣喘、打噴嚏、流清涕、頭痛的症狀,到現在都沒有好。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他在感冒期間,不僅沒有注意休息,反而採用劇烈運動的方式,耗損了人體的正氣,耗損了人體的自調機能和康復機能,從而引發了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併發症。

可見感冒以後的休息十分重要,這是保護正氣、促進疾病自癒的重要手段。

(摘自《解放心念: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調和怒、喜、思、悲、恐等情緒,啟動身體自癒力】》,幸福文化出版)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