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欄】 現在就開始存骨本儲肌力

THE MERIT TIMES
文/吳建東中醫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20觀看次
五禽之戲的左旋鹿奔有助鍛鍊肌力。圖/吳建東中醫師
強健肌肉,常用的有山藥等補脾胃藥。圖/吳建東中醫師

文/吳建東中醫師

老婆跟我說:「你看!這些韓國偶像腰都好細,腿也都好長」,我看了一眼,說:「太瘦了,小心以後肌少症。」值得欣慰的是,台灣目前是以健康美較為風行,但也曾有一段時間是以瘦為美,如A4腰、反手摸肚臍等,這種做法年輕時還無大礙,但年紀漸長還維持這種體質,就容易出問題。顯而易見,肌肉量不足,就有肌少症的可能,而隨著肌肉量不足,骨質也容易流失,而有骨質疏鬆的風險。

肌少症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兩者都是退化導致,也可能都與養分攝取不足,或是筋骨缺乏刺激有關。新的研究也顯示肌肉與骨骼,可能會透過分泌因子相互影響,因此我們可以初步認為,改善肌少症就可以改善骨質疏鬆,反之亦然。骨質疏鬆大致上沒症狀,但要是跌倒受傷,骨折的發生機率會大幅提升,而肌少症就比較容易評估,比如說體重較輕、小腿較細、手握力較低等等。以前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蘿蔔腿,現在反而是健康的象徵。

在中醫理論中,脾主肌肉,腎主骨,即肌肉要長得好,屬於後天之本的脾胃消化系統要顧好,骨骼要長得好,屬於先天之本的內分泌系統也要顧好。當然,這兩者並不是孤立開來,而是會相互影響的。因此,我們需要脾腎兼顧,雙管齊下。強健肌肉,常用的有山藥、黃耆、黨參等補脾胃藥;強健筋骨,則會考慮地黃、牛膝、骨碎補等補腎藥。要讓藥性能順利走到筋骨肌肉,活血行氣的藥也不能少,比如丹參、當歸、芍藥等等。

《黃帝內經》說:「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人體素質的巔峰約在三十多歲,四十歲以後,這邊所指的陰氣,也就是腎氣,也只剩一半。現代醫學也指出,超過四十歲以後,肌肉量就以每年百分之八的速度減少。因此,養生不是等到年長,感覺體力衰退才要做的事,而是四十歲就要起而行了,而且愈早存骨本儲肌力,因肌肉骨質合成速度快,效率愈高,留在將來使用的體質也愈好,更能確保有健康美好的老年生活。

要避免肌少症與骨質疏鬆,最重要的事還是吃與練。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質所構成,骨骼主要是由鈣質與蛋白質所組成,所以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與鈣質,給這兩種組織重建的材料。但光有材料還不夠,這些材料還要能運到目的地才行,這時就需要給肌肉與骨骼刺激了。這兩種組織都是在接受到刺激訊號時,才知道要開始增長的。因此,運動也不可或缺,其中最有效的就屬阻力訓練了。我們常會推薦大家蹲馬步以鍛鍊肌力,當大家馬步都熟練了後,則推薦強度更高的招式:五禽之戲的左旋鹿奔、右旋鹿奔。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