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埃及三角形看畢氏定理

THE MERIT TIMES
文/檸檬
字級
收藏文章
67觀看次
圖/樹下繪本
圖/樹下繪本
圖/樹下繪本
圖/樹下繪本
文/檸檬

約在西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早已創造出一套自己的數字系統,和關於三角形、金字塔的幾何概念。有歷史紀錄記載他們獨特的直角三角形繪製方法,他們會利用12單位長的繩索,圍成一個邊長比3:4:5的三角形,而在這個面積為6平方單位的直角三角形裡,最長的邊為6,而對著這個邊的角即為直角,埃及人稱這樣的三角形為「埃及三角形」(Egyptian triangle),可以展示最簡單形式的「畢達哥拉斯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又稱畢氏定理、勾股定理或商高定理。

直角三角 外延正方

而什麼是「畢達哥拉斯定理」呢?有一個直角三角形,若邊長分別是a,b,c,其中a<b<c,則必定滿足此等式a2+b2=c2。能符合此定理的數就被稱為畢氏三元數(或是畢達哥拉斯三元數)。而這個定理還有另一個有趣的名字——百牛定理,咦?和牛有什麼關係呢?據說,畢達哥拉斯證明了這個定理後欣喜若狂,便叫他的學生們宰了100頭牛,用來大肆慶祝。因此,這個定理也被暱稱為「百牛定理」。這個定理較簡單之一的證明可以詳見下圖,分別以這個三角形的三個邊長向外做出三個正方形,即可發現a2+b2=c2。

不過,這個定理可不是畢達哥拉斯最早發現的,古巴比倫人應該先於畢德哥拉斯發現這個關係式。紐約的一名出版商普林頓(George Arthur Plimpton)在1922年買下一塊古巴比倫楔形文字泥板—— P322泥板,販售泥板的商人告訴普林頓,泥板來自伊拉克南部一個考古遺址,該處古時稱為拉爾薩(Larsa)。這塊泥板看來就是一個立起來的正方形,在泥版上以六十進位制記錄了10組以上的畢氏三元數。因此說約在西元前1700年前,古巴比倫人就知道了畢氏定理,應不為過。

史有前例 中西均有

然而,不僅在古巴比倫,古代中國的數學家可能也已知道這個定理,西周初期的數學家商高,在西元前1000年發現「勾股定理」的一個特例,勾三,股四,弦五(也就是本文一開始提到的埃及三角形),此發現比畢達哥拉斯定理的出現早約500到600年。而勾股定理也被稱為商高定理,之所以稱為勾股定理,是因為中國早期的數學家將直角三角形稱為勾股形。

綜上所述,不管名稱為何,我們都可以得知畢氏定理的重要性,這不僅是數學上的有趣定理,從設計、建築、天文、地理甚至到車子上的導航,畢氏定理被廣泛的應用在各種不同的領域。舉個例子來說,小華想搭蓋一座城堡,城堡的柱子必須和地面呈現直角才能穩固,那麼我們隨處可見的偉大建築就更離不開畢氏定理的應用了。不過,符合畢氏定理的三個數可不是只有文中提到的3、4、5唷,埃及三角形也僅是眾多直角三角形中一個簡單的有趣範例,大家也可以嘗試思考,在哪裡還能發現更多的畢氏定理應用?或是找出更多的畢氏三元數唷!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