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垃圾海

THE MERIT TIMES
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陳勇輝博士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圖/123RF
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陳勇輝博士

隨著洋流的交流匯集,海洋垃圾已經在三大洋中形成超級「垃圾海」,簡單來說,就如同垃圾山收集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垃圾一樣,垃圾海也成了海洋垃圾的集中場所。目前全世界三大洋中大約形成了五大垃圾海,且幾乎每10年就增加一倍的面積;其中太平洋的垃圾海面積超過139萬平方公里,規模之大,約是台灣面積的39倍,這些垃圾來自於環太平洋的每一個國家地區,亞洲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及東南亞各國,無一例外。

垃圾海不僅威脅航海與漁業的安全,也已變成國際性的海洋環境汙染重大議題。美國政府曾嘗試將海洋垃圾撈起,然而發現在打撈垃圾的過程中也意外的捕撈到許多海洋生物,造成另一波的傷害,因而作罷。目前各國政府對垃圾海仍束手無策,只能發布航海安全警訊,並對垃圾海進行長期的監測與研究,希望能早日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塑膠顆粒 危害生態



目前最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海洋垃圾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即使分解最快的也需百年之久,而分解過程中又會造成另一種海洋的汙染傷害,像塑膠垃圾受到紫外線照射的影響,分裂成細小的顆粒,有些被海浪沖上岸混入沙中難以清除;有些堵塞了海洋生物的口器或卡在消化道當中,讓生物無法順利進食;有些塑膠顆粒則像磁鐵般會吸附海中如戴奧辛等的有毒化學物質,若這些顆粒被海洋食物網中最底層的生物吞進肚中,不僅會破壞生物生理功能的正常運作,更令人擔憂的是,隨生物累積的放大作用,這些毒素的濃度在食物鏈的高階掠食者,如大型海洋哺乳類(如海豚)或魚類(如鮪魚),都可能已經是原有海水濃度的好幾百倍,而位居海洋食物網頂端的人類,萬一吃到這些含有劇毒的生物,後果將不堪設想。

源頭減量 才是良方



海洋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生態系,沒有海洋就沒有地球,地球的發展可以不需要人類存在,但是人類的生存卻不可以沒有地球,沒有海洋。雖然目前的科技尚未能有效清除海洋垃圾,但是處理垃圾最有效的方法不外就是從垃圾減量做起,尤其是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量,日常生活中做好資源回收,嚴禁亂丟垃圾,要比事後參與淨灘淨海的活動要有效的多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