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星雲大師的生死自在與生命示現(八)

THE MERIT TIMES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預知時至 生死逍遙自在

在上周的文章中談到,我們如果能夠深信因緣果報的道理,然後在日常生活中廣結善緣,身體力行「三好、四給、五和、六度」等人間佛教的菩提法門,就可以生死無懼。

星雲大師在〈我對生死的看法〉一文中,還談到「預知時至,生死逍遙自在」。也就是,我們不但可以在心態上,達到生死無懼,還可以在行持上,做到生死逍遙自在,就是我們可以「預知時至」,預先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告別世間,然後往生佛國淨土或者乘願再來娑婆世界,如此就得以事先從容準備,時辰到了可以瀟灑告別。

人生本就聚散無常,所以大家要好聚好散,如此就不會有遺憾,這也是預知時至的前提。師父上人開示我們,在生的時候,大家要好好地相處,死亡的時候,就要好好地告別。而不是在生的時候,彼此爭奪利益、反目成仇,到了死亡的時候,才呼天搶地、哀號悲鳴,生前死後出現這兩種極端的表現,好像演戲一樣,不禁讓人感到人生的虛假。我們為什麼要等到親人死亡的時候才來傷心呢?平常相處時,彼此多相親相愛一點,不是很好嗎?若能如此,就算是死亡了,也不必太過悲傷,而是要祝福過往的親人,有一個美好幸福的來生,因為我們彼此還是會有一個未來的因緣。

師父特別提到,在佛教界,他也親眼見過念佛的人士預知時至,還舉了兩個實例:台北蓮友念佛團的創會團長李濟華居士和香港東蓮覺苑的苑長林楞真居士,這兩位居士的往生都非常瀟灑自在。李濟華居士在他往生的當天,不但親自到念佛團佛堂參加念佛共修,還為大眾講說,講完後就向大眾告辭,說要回家所以先走一步,然後走到佛堂裡的小客廳,在沙發上盤腿一坐,就往生了。後來大家發現李濟華居士在沙發上坐化往生,才回過神意會到,他是來跟大家告別的,不但生死自在,而且真的是菩薩心腸。

比起李濟華居士的生死自在與慈悲,林楞真居士也不遑多讓,她在往生的前一天就跟大家說:「我明天要跟你們告別了。」隔天早上大家一到,看她還在用早餐,都心想:「怎麼可能告別呢?」然而在她用完早餐後,說道:「我們大家來念佛吧!」就這樣,她在大家的念佛聲中,就捨報往生了,這也是一種以生死自在的具體行動,來接引大眾念佛的慈悲示現啊!師父開示我們:死亡能夠這樣的逍遙自在,生死不就都是一樣了嗎?還有什麼可悲哀的呢?我們已經有師父上人的開示,以及許多古德與前賢的典範實例讓我們學習,不是應該感到很心安、很幸福嗎?

師父上人在七十歲的時候,他的母親以九十五歲的高齡在美國去世,師父從台灣連夜搭機趕到美國為母親處理後事,但是沒有感到悲傷,反而覺得母親能夠活到九十五歲這樣的高齡,也是很值得祝賀欣喜的事情。師父對他自己這樣的心情也有反思,這樣的想法,是不孝嗎?還是因為身在佛門裡面,通達了解生死的關係了呢?師父沒有感到悲傷這樣的態度,從世俗的觀點來看,似乎不夠孝心,然而從佛法生命永續的宏觀立場來看,這是更上一層樓的孝心。

因為世俗的觀點只看到肉體的生命,而沒有看到更深一層的靈性生命,以為肉體的謝幕就是生命的終結,所以會無比地悲傷。而佛法洞悉有情生命跨越十方三世的流轉,肉體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生命續起的轉換,所以面對親人的死亡,無須悲傷,而是要關懷、開導與祝福。

我的母親(開媽媽)於二○一二年十一月往生,享壽八十五歲,我的父親(開爸爸)於二○一四年八月往生,享壽九十一歲。父母親在往生前都沒有罹患絕症惡疾,也沒有遭受到現代醫療的干預,除了點滴身上沒有插上一根管子,而且都是預知時至,讓我們兄弟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可以充分準備與全程陪伴。在我們兄弟同心協力、分工合作地陪伴與照顧下,雙親都是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眼看著阿彌陀佛接引像,耳聽著「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呼吸最後一口氣而含笑捨報往生。

面對父母親的往生,我們兄弟心中當然感到非常難過與不捨,但是沒有世俗的那種無謂的悲傷,我們深信父母親已經蒙佛接引,往生佛國淨土,將來我們都可以在佛國淨土重聚團圓。(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