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 一硯梨花雨

THE MERIT TIMES
文/陳牧雨
字級
收藏文章
33觀看次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午夢初回,捲簾盡放春愁去。晝長無侶。自對黃鸝語。絮影蘋香,春在無人處。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這是宋代周晉一闋絕美的春詞〈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首句「午夢初回,捲簾盡放春愁去」,簾捲起來,把春愁放出去,其實也包含有自己走出去,尋訪老友散發春愁的意義。

唐朝杜甫〈麗人行〉有「楊花雪落覆白蘋」的句子。楊花就是柳絮;白蘋是一種水草。「絮影蘋香,春在無人處。」春天就只在柳絮飄揚的影子和白蘋草的香味中,「春在無人處」則突顯了詩人的寂寞。

划舟去,終於找到了朋友。想在梨花樹下題詩紀念,卻突然下了一陣雨。雨水穿過梨花叢,沾染了濃郁的花香落在硯台上,最後,硯池裡積滿了猶帶花香的梨花雨。想來墨香夾雜著花香,這樣寫出來的詩句,足以美到把春愁拋在天地之外了。

梨花開時,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所以梨花一向和春雨有著如膠似漆不可分的關係。而且花嬌如人,所以白居易的〈長恨歌〉裡才用這樣的詩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來形容楊貴妃哭泣的臉龐。

另外宋代李重元〈憶王孫‧春詞〉: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暮春時節,梨花帶雨的意象,足以讓人打從心底升起一股莫名的寂寞與傷感。

明代唐寅,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唐伯虎,他有一闋詞〈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就直接引用了李重元〈憶王孫〉的最後一句作為開頭: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直到現代,也出現了頗受時人喜愛的流行歌曲〈梨花淚〉。雨打梨花的悲涼,就這樣從古代一直延續到如今。

台灣宜蘭三星鄉盛產上將梨,每年春天三、四月分,果農為了保護梨花免於春雨的摧殘,往往在聚開的梨花上頭繫上小小的雨傘,煞是可愛。撐傘的梨花,也算是暮春時節三星鄉獨有的特殊景觀吧!

梨樹,落葉喬木,葉圓且大,春秋兩季開花,但秋花較小且較稀,不如春華繁盛。開花時一簇約五至七朵,花梗長,類似櫻花,但梗硬,故花挺直而不下垂。花色潔白如雪,且有淡淡香味,清新可人。雖聽聞有粉紅梨花,但甚為罕見。

唐朝人非常喜愛梨花,所以每當花開,便邀集親友於花下飲宴,還說是為梨花洗妝。但是後來因為「梨」、「離」諧音,漸漸不為世人所喜,這個習俗才慢慢褪去。

一棵梨樹常見兩種顏色的花蕊,一為粉黃一為暗紫,據說粉黃色的是花粉,若粉已被蜂蝶採去,則花蕊處呈現暗紫色。這大概是梨花憐惜蜂蝶如此春忙,故以顏色指示,以免蜂蝶白忙一場的緣故吧?

梨果除可供生食外,還可釀酒,製梨膏、梨脯,以及製藥等用途。

唐朝時,皇宮裡有一個地方,可能因種有許多梨樹,所以被稱為「梨園」。那裡原本是皇帝遊樂的處所,後來唐玄宗曾選三百伶人在梨園中訓練歌舞,也常有表演,後人遂稱戲班為「梨園」,戲曲演員則稱為「梨園子弟」。事實上,戲曲與梨花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