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吃豆腐與閉門羹

THE MERIT TIMES
文/余遠炫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文/余遠炫

「豆腐」是中華料理的創意發明,不管是嫩豆腐、老豆腐、凍豆腐還是硬豆腐,式樣繁多,還可與其他蔬菜搭配,簡直就是料理中的明星。而發明豆腐的,正是漢朝淮南王劉安。據說,劉安因為想成仙煉製丹藥,偶然間於豆汁中加入石膏,製成了豆腐。

劉安是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長的兒子,也是個有才情的皇室成員,他與當代學者共同著作《淮南子》一書,是古代難得的科普書籍。

根據史書記載,劉安因涉及謀反被人告發,最終畏罪自殺。民間同情他的遭遇,因此編造了劉安煉丹成仙的故事,說他留下的藥渣,就連雞犬吃了也跟著受益,也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

根據明代名醫李時珍《本草綱目》所述,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的發明;不過也有學者認為,豆腐是農民偶然發現,然後將成果歸給劉安,他其實只是個掛名的人。但不管如何,豆腐成了夢幻食材,宋朝人甚至將豆腐製成各式各樣的美味料理。

那麼,「吃豆腐」的說法又源自何處呢?

在過去農業社會的喪禮中,喪家宴請弔唁的親友時,必定會有豆腐料理,所以就稱為「吃豆腐飯」;有些人則是趁機會蹭飯吃,厚著臉皮跑去吃豆腐飯,情節就像孟子講的齊人故事一樣:齊人有一妻一妾,每天吃得滿面油光,其實就是跑去墳地蹭飯,回來卻向妻妾吹牛說富貴人家請他吃好料。

「吃豆腐」後來則被引申為占人便宜,特別是指對異性的騷擾,本來是一件酬謝親友的好事,卻轉變成了負面的意思。

至於「吃閉門羹」,則有婉轉拒絕的意思。唐朝有個叫馮贄的文人,曾寫了一個傳奇故事《雲仙雜記‧迷香洞》,記載一名叫史鳳的才女,仰慕她的男子必須通過詩文考驗,才能得到史鳳的接待;至於那些沒通過考驗的人,就賞一碗羹湯表達歉意。從此以後,「閉門羹」就代表拒絕的意思。

人難免會有吃閉門羹的時候,但千萬不要占別人的便宜,亂吃豆腐啊!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