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鯨規範明確 卻忘了船舶噪音

THE MERIT TIMES
文/李明真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保持適當距離才能讓賞鯨更友善。圖/eGuide Travel
澳洲西部海岸常出現大翅鯨蹤跡。圖/Kate Sprogis
雖然想更靠近一點,但保持適當距離才能讓賞鯨更友善。圖/eGuide Travel
圖/Kate Sprogis
文/李明真

夏日腳步將至,又到賞鯨熱季,事實上,國際上對於賞鯨的規範愈來愈嚴,目的即在於規範賞鯨船,在出海觀賞鯨魚美麗的身姿之餘,首先要友善鯨豚, 不要讓快樂的海上賞鯨行程,打擾了鯨豚的日常……



台灣四周都是海,雖然台灣海峽看到鯨魚的機率不高,每年4~10月,卻有90%以上的機率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海豚家族,在海上嬉戲、玩樂、追逐……

至於東海岸的太平洋上,如果運氣好的話,則有很大機率,可以看到抹香鯨在海面上游動的畫面;而東沙群島附近海域,更是數種大型鯨魚固定洄游的路線,不少人刻意前往追鯨……

事實上,為了降低對鯨豚的干擾,國際上及各國政府,對於賞鯨活動都有嚴格規範,賞鯨業者也必須遵守賞鯨指南或規則,例如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追逐或包圍鯨豚……等。不過,相關規範卻很少提到船隻本身的噪音。海洋科學家呼籲,賞鯨指南應盡速納入船隻噪音管制,不要讓快樂的海上賞鯨,打擾了鯨豚的日常。

噪音干擾鯨豚健康

全球100多個國家有商業賞鯨活動,每年吸引超過1300萬人次遊客,觀光收益達數十億美元。各國賞鯨指南稍有不同,一般來說,會規範船隻不得太靠近鯨豚,距離至少100公尺以上;靠近鯨豚時,船隻以不產生伴流的速度行駛;船隻應從側邊或後方靠近等。但這些規範大多未管制船隻本身的噪音——一艘很吵的船和一艘安靜的船遵守的規範可能是相近的。

澳洲西澳大學(UWA)、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西班牙拉古納大學(University of La Laguna)的海洋科學家近期共同發表一篇研究。他們發現,即使距離300公尺,賞鯨船發出的噪音仍會干擾鯨豚。噪音會影響鯨豚休息和覓食時間,甚至可能改變牠們呼吸、游動和潛水的模式。

導致幼鯨休息不足

噪音對幼鯨的影響尤其明顯。原因是,鯨豚平常靠聲音來溝通、導航、覓食和躲避獵食者。研究人員比較不同船隻發現,使用汽油引擎的船隻,明顯干擾到短肢領航鯨的行為,並且讓幼鯨休息時間減少。

這篇在《對話》(conversation)雜誌發表的文章呼籲,賞鯨指南應管制船隻噪音。長期受到噪音干擾,可能導致鯨豚族群數量下降、或離開原本棲地。對鯨豚不利,對賞鯨業也不好。

降噪應等同自然音

科學家建議,靠近鯨豚時,賞鯨船噪音應設定在接近自然海洋環境噪音,在這個音量範圍內,鯨豚雖然會聽到船隻噪音,但干擾較小。

研究人員也表示,業者可選用電動船或引擎聲較小的船隻,安裝降噪裝置或使用轉速較慢的螺旋槳等,這些都有助於降低噪音,友善鯨豚。

賞鯨後勿加速離開

噪音問題不僅限於船隻本身,操作方式也會有影響。特別是在賞鯨完畢後,船隻加速駛離時,噪音也會跟著上升。研究人員提醒,迎風破浪讓人心情愉悅,但想想正在休息的鯨豚,賞鯨船應先慢速駛離,等遠一點再加速離去。

研究人員提出幾項建議,希望友善鯨豚的業者能自發性遵守。在接近、遠離鯨豚時船隻都應減速。例如在距離鯨豚1公里範圍時,時速降至10海浬以下;保持適當距離;換檔會讓船隻噪音變大,盡可能減少換檔次數;航向應與鯨群平行,不要將船開到鯨豚群前方,妨礙牠們行進;不要突然改變速度或航向。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