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視覺舞蹈 明盲一同展演

THE MERIT TIMES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在大道與廣場之間遇到一頭大象》由視障舞者及明眼舞者演出,挑戰若無法「看見」,舞蹈可以如何被感知。 圖/兩廳院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灣獨立編舞家張可揚全新作品《在大道與廣場之間遇到一頭大象》,十六日起一連三天在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登場,透過視障舞者、明眼舞者共創「非視覺舞蹈」,共同挑戰若無法「看見」,舞蹈可以如何被感知與理解。

張可揚分享,當觀眾走進劇場,第一時間就將開啟視覺之外的感官能力,例如舞台的地板設置會發出聲響,裝置物件除了象徵「瞎子摸象」的那頭大象,也象徵每個人行進路上的障礙與指引,透過當視障及明眼舞者的肢體與口述,一層層的打破觀眾對這個世界或當代社會的成見和迷思。

三位視障舞者皆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與明眼舞者的配合從一次次的排練中培養出彼此的默契。在視覺限制的條件下,六位舞者發展出別於以往的舞蹈工作方式,不僅大量仰賴語言,更需要誠實的展露彼此對事物的認知與感受,這讓這支舞作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張可揚表示,舞作名稱中的廣場與大道,即指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與凱達格蘭大道,是台灣歷史上許多抗爭與社會運動的發生地,呼應「盲人摸象」的比喻,「這些社會運動的場地在不同的時間點,其實也有不同的樣貌,而即便終點相同,其中參與的每個人所看到事件面相、動機、方法也不盡相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