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壺無我茶吧】既來之則安之

THE MERIT TIMES
文/永固法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圖/Pexels
圖/Pexels
文/永固法師

記得在十來歲時,曾跟三個很談得來的同學聊過將來的志向,但我們不是談要做什麼,而是談要去哪裡一闖天下;於是一個說要去美國,一個要去德國,另外一個大概說了英國,只有我直截了當說:「我哪兒也不去,更不想出國,只要守著一個家就好。」曾幾何時,我們長大了,她們都嫁為人婦,守著一個家;而我出了家,在世界各地奔波講說弘法。

人活得愈久,就可以、也必須經歷各種人生的過程,而這些過程大部分都不在我們的預定行程中。

就拿移民來說,您會覺得很無奈還是很有趣呢?也許有人會說這不是有趣或無奈,而是很現實的問題。這點我全然同意,但我想說的是:「這段人生的旅程,不管是積極主動爭取來的,或是消極無奈被逼著走上的,何妨轉念想想,既來之,則安之,必是有因有緣才會到此一遊啊!」

有一次,媒體採訪我有關新移民的意見,我舉了一個小故事作引言:南京的棲霞山寺被譽為六朝聖地,寺中有千尊石刻的佛像,素有「千佛名藍」之稱。

有位朝拜者仰望著無人能攀登、最高山峰頂上的石佛,問引導的知客法師:「那麼高的地方,這佛像是怎麼來的?」知客法師答道:「飛來的。」信徒聽了好奇地說:「既然是飛來的,怎麼不飛走呢?」法師悠然回答:「既來之,則安之。」

大家以各自的因緣,移民到不同的地方,不管滿不滿意,喜不喜歡,就算沒有落地生根的打算,至少在停留的這段時期也要能安頓下來。

入道四行

身心安住之法

佛教裡有許多提供身心安住的方法,例如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的《入道四行觀》,我就覺得很適合幫助我們在順逆變遷中找到平衡點。

「四行觀」,就是指遇到四種情況應該要抱持的觀念。

第一個觀念叫「報冤行」:這是用來對治痛苦的逆境。面對外境感到受苦時就觀想,過去生中可能做過傷害別人的事,這輩子雖然沒有對不起人,但上輩子的惡果成熟了,所以我要安心的承受。

第二種觀念叫「隨緣行」:這是用來對治快樂的順境。意思是遇到好的事情也不要太得意忘形,凡事緣聚則生,緣盡還無。得與失都不離因緣關係,抱持平常心,自然得失從緣,心無增減了。

第三種觀念叫「無所求行」:人到無求品自高,一旦有所貪著就有所求,有所求就難免嘗到求不得的苦果了。如果能少欲知足,自能感受到無所貪求的安心自在。

第四種觀念叫「稱法行」:字面的意思是相應於法性而生活,就如《金剛經》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其實就是掌握原則並靈活應對外境的一種態度,所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之中沒有硬性的執著,有的就是一種有以待之的輕鬆。

以靜制動

面對大風大浪

也許有人會以為這樣看待人生,未免太無趣太死寂了,其實不然。我們所處的外境,真實來說,不但瞬息萬變,而且是極為動盪的,如果我們的心隨波逐流沒有一個安住點、平衡點,那麼就有可能在接連的衝擊中失去自己。只有保持內心的安定,以靜制動,才能隨時養精蓄銳應對迎面而來的大風大浪。

其實這樣一個安心法門,哪裡只是新移民要參考,處在任何一個繽紛多采、令人目眩神迷的大都會裡,從忙碌到茫然再到盲目,恐怕已經形成現代人的無奈深淵了。

什麼時候靜下心來,讓身心回歸本來的單純,您會發現,原來在這一趟生命旅途中,您可以是一個不為波動、不受人惑的行者。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