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雜談】智果的遠見

THE MERIT TIMES
文/齊夫
字級
收藏文章
28觀看次
文/齊夫

東周的中原霸主晉國,到了春秋末期,國君權力大大衰落,實權由韓、趙、魏、智、範、中行六家大夫掌控,他們各有地盤和武裝,互相攻打。後來範、中行兩家被打散了,還剩下智家、趙家、韓家、魏家,其中又以智家勢力最大。

當初,智家掌門人智宣子要定智瑤為繼承人,族人智果勸他,不如立另一個兒子智宵。智果認為,智瑤優點固然很多,儀表魁偉、武勇善射,多才多藝、能說善道,且性格剛毅果決,可就是有才無德,剛愎自用。若由智瑤當家,必然會盪家覆宗,毀滅整個家族。

然而智宣子固執己見,不聽從智果勸告,還是定智瑤為繼承人。智果就毅然與智氏家族斷絕關係,自立一宗,稱為輔氏。

智瑤繼位後,確實大有作為。內政方面,剷除範、中行二氏,獨擅國政;外事方面,一次興兵伐齊,兩次率軍討鄭,戰功赫赫,威震諸侯。然而,其自身「貪而愎」的弱點也逐漸暴露出來,除了貪得無厭、好大喜功、驕奢淫逸,而且自以為是,不納諫言、獨斷專行。大權獨攬之後,更加驕橫跋扈,不可一世。

智瑤在酒宴上戲弄韓康子,侮辱其家臣段規;強行給趙襄子灌酒,還毆擊並諷刺他:「惡而無勇,何以為子?」說趙襄子缺乏勇氣,又長得那樣醜陋,怎麼還能做接班人?智果勸智瑤:「你以後要當心了,得防備著韓康子與趙襄子,小心他們背後跟你作對。」智瑤很不屑:「借他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只有我為難他們的分,誰敢為難我?」

此外,智瑤欲壑難填,本已占據了晉國最多的土地,還逼著韓、趙、魏都要割地給他,不給就派兵攻打。結果激怒三家,合兵共同滅了智家,殺了智瑤並全族上千人,唯有智果一家因脫籍而倖免於難。此舉也導致了「三家分晉」,被視為春秋之終、戰國之始的分水嶺。後來,司馬光將其列為《資治通鑑》的開篇之作,並評價說:「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