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有方】家有幼兒不抓狂

THE MERIT TIMES
文/邱瀞瑩
字級
收藏文章
20觀看次
圖/123RF
文/邱瀞瑩

「玩車車!」對車子狂熱的兩歲兒子,在準備洗澡前,不耐的大喊。身為家長,除了被高分貝的聲音驚嚇外,憤怒情緒也油然而生,然而,我們也明白,對孩子大聲喝斥,達到目的後,也將帶來傷害。這時候,能如何做出相對正確的應對呢?以下分享我的三個方法。

方法一:父母化身任務夥伴

教養原則固然重要,但在孩童極度高漲的情緒面前,堅守原則就變成一種固執了。這時候,不妨深呼吸,為了全家都能早點就寢;為了不讓自己在睡前後悔,先放下姿態,輕聲地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喜歡玩車車,但車車也要休息呀,來,媽媽陪你一起收,我先開始囉!媽媽先幫你收兩台車車,接下來,請哲哲也一起幫忙。」

陪伴收拾並搶先動作,能讓孩子有「夥伴」的感覺,孩子會打從心底願意一起做,最後,整理玩具不再是一件惱人的差事,而會是一件能和夥伴一起完成的任務,更是一份成就感。

方法二:做好預告,並說到做到

孩子執意要做某件事時,往往是擔心著「如果現在不做,下一秒就不能做了。」沒錯,就是下一秒,所以這一刻的堅持,對孩子來說極為重要。這時,我們可以為孩子理清「先後順序」,平時就養成「先做A,再做B」的說話方式,為孩子做好預告,並且說到做到。

我會跟孩子說:「哲哲,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想玩車車,但車車累了,我們讓它們休息一下,我們『先洗澡,再出來玩車車五分鐘』(這裡要緩慢清楚的說),好嗎?」不過,也要特別提醒,「先做A,再做B」的說話方式,是作為預告,而不是條件交換,因此,要盡量避免「如果你現在去洗澡,媽媽等一下就讓你再玩五分鐘」的說話方式,那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方法三: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假裝就會成真)

最後,是能為家長自身的情緒風暴帶來一絲清風的方法。記得那是幾次看到兒子托嬰中心傳來的日常影片,老師說:「哲哲,把積木放進去,對,好棒喔!」平穩溫柔的聲調,讓我暗自佩服著老師的耐心,而無意間將那「聲調」刻印腦海,並在幾次脾氣上來時,讓自己複製、影片裡溫柔的聲線,從而讓彼此心情都得到了平靜,我想這正是一種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吧!

育兒時光裡有甜蜜、有依賴,卻也一定有憤怒、有情緒,唯一不變的是身為家長的我們,那深愛孩子的心,這份炙熱的愛,特別容易在急迫時被情緒淹沒,而帶來懊悔或失去,多麼不值。以上三個方法,助我良多,希望家中有幼兒的母親也能試試看,一起經營美好的親子時光。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