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丁咖啡館創辦人】丁志 對孩子吹的牛一定要做到

THE MERIT TIMES
文/記者高健鈞、張超群
字級
收藏文章
23觀看次
一對母女在壹丁咖啡的24小時書屋內看書。圖/新華社
丁志認為,捐書能讓山區孩子笑得更長久。 圖/摘自澎湃新聞
丁志(右二)為市民和遊客煮免費湯圓。圖/新華社
成都世大運,外國運動員正喝著壹丁咖啡。圖/新華社
圖/新華社
咖啡品質和公益形象,壹丁咖啡登上成都世大運。圖/新華社
文/記者高健鈞、張超群

人們問丁志,為什麼咖啡館起名叫「壹丁」?因為是「一定」的諧音,他說,「吹的『牛』一定要做到」,今年壹丁咖啡在眾多咖啡品牌中脫穎而出,成為成都世大運指定咖啡品牌。



初識老丁的人,會覺得他愛「吹牛」,不過一旦了解他的故事,就會心生佩服,因為老丁吹的「牛」基本上都成為了現實:在汶川地震中,做完義工後「吹牛」說要留在成都,最後不僅留在了成都,還開了一個咖啡館;「吹牛」說要做一個國際化的咖啡品牌,他創立的壹丁咖啡,就從只有七張桌子的咖啡攤,擴大到四家分店,如今又為國際賽事提供咖啡服務;「吹牛」說要在貧困山區建造一百個圖書館,如今已送出四十萬冊圖書到孩子們手中。

然而,對老丁了解得再多一些,對他的敬佩之情也會更深︱︱十多年來,老丁除了苦心經營咖啡,還跑了上百萬里路,將四十萬冊圖書和大量物資,送到了四萬多貧困山區的孩子手中。

汶川地震當義工

五十多歲的老丁是成都寬窄巷子的壹丁咖啡館的店主。眼下他正忙於咖啡事業中的一件大事情︱︱作為成都世大運指定咖啡供應商,他每天起早貪黑,奔走於比賽場館之間,緊張地做著相關工作。

老丁被顧客問到最多的問題,大概是「為什麼咖啡館叫『壹丁』?」這其中的原委說來話長。

老丁真名叫丁志,生於安徽和縣。丁志人生第一次出發來四川,是在汶川地震後以義工的身分。愛好野外徒步和攀岩的老丁,憑借過硬的身體素質和一腔熱血,在地震發生後的三十個小時內,輾轉趕赴四川省綿陽市,並第一時間搭乘老鄉的拖拉機來到地震重災區北川縣展開救援。

搶修道路、運送物資、心理疏導……十多天的志願救援結束後,他和那些在地震中倖存的孩子彼此都依依不捨。臨別時,老丁向孩子們吹了個「牛」,說自己要留在四川,這樣以後就能經常見面了。

「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吹的『牛』一定要做到,尤其對孩子。」老丁說,這也是為什麼咖啡館起名叫壹丁,因為是「一定」的諧音,而且裡面也有他的姓。

改變人生的軌跡

在北川縣捐了人民幣一萬元,自己吃住又花了不少,那時,老丁身上只剩下人民幣一千多塊錢。他說除了彈盡糧絕的窘境,當時他最大的困難,還是內心的迷茫,不知道人生該如何走下去。露宿成都天府廣場四個月後,老丁最終做了一個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決定:變賣老家的房產和一輛開了好幾年的桑塔納轎車,到成都創業。

「在安徽時,我就開過咖啡館,雖然沒賺到錢,但是還算有從業經驗,選擇在成都開咖啡館,也是因為特別喜歡這個地方。」老丁說。

二○○八年十月,老丁的咖啡館正式開業。他也兌現了自己吹的「牛」。次年二月,他就邀請北川災區三十多名孩子到壹丁咖啡館一起過元宵節。此後的幾年,老丁時不時就會帶著書籍和生活物資到北川看望那些孩子。



捐書捐錢不同

知識帶來長久好處

駕駛一輛國產皮卡車,曾走過上百萬里路,到訪70多個貧困山區的鄉村,送出40萬冊圖書和各種物資到孩子們手中……從2009年開始,一年至少2次,多的時候4、5次,老丁堅持不懈做著公益。他開玩笑說,這也是因為曾經吹的一個「牛」──要在貧困山區建造100個圖書館。

24小時免費圖書室

汶川地震過後,震後的廢墟和北川孩子們的面孔在老丁腦海裡揮之不去。待他在成都安頓下來,咖啡館的運營步入正軌,就總想為山區的孩子們做些什麼。

起初,老丁和幾個朋友一起為北川等地捐錢、捐物資。但一件事改變了老丁的想法。有一次,他們到一個學校進行捐贈活動,當老丁卸下滿滿一車物資準備離開時,一個孩子跑過來,問他下次什麼時候再來送東西。回去的路上,老丁心裡一直不是滋味,就這樣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錢和物資能讓孩子立刻露出笑容,但讀書可以讓孩子笑得更長久。」

作為一個從小就愛讀書的人,書籍和知識在老丁心裡本就無比重要。在壹丁咖啡館,老丁還專門闢出一大片地方,建了一個24小時免費圖書室。2012年,老丁重新確定了做公益的主要內容——送書、建圖書館。從那之後,大量書籍和書架、桌椅、文具等學習用品,就通過老丁源源不斷地送去了西南偏遠山區。

「捐書跟捐錢不一樣,書籍可以給孩子們帶來知識,帶來長久的好處。」西藏多油村小學校長巴桑德吉看著用老丁捐贈的圖書建起的圖書館,感慨道。

公益形象感化顧客

西藏自治區霍爾鄉、巴嘎鄉、香孜鄉,四川省甘孜州喇嘛埡鄉,阿壩州色地鎮、垮沙鄉……老丁的書和物資,專往山大溝深、路險道阻的地方送。如果沒有親自參與,很難了解裡面各種艱辛。

2021年,記者跟隨老丁的送書車隊來到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一路上,經歷了同行義工嚴重高山症,不得不沿路返回的情況;也遭遇了車子爆胎,在海拔4000多公尺的荒野修車等意外狀況。

壹丁咖啡館自開業起,就打上了「公益」的標籤。這也給老丁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許多顧客都被他的故事「感化」為同道中人,有的人默默捐贈書籍,有的人與他一起完成送書旅程。

「老丁都是親自送書,讓人感到信任,那也是一種很真誠的公益。」2015五年,家在海南的張飛飛到寬窄巷子旅遊,結識了老丁。聽完他的故事,張飛飛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志願團隊。

「這樣的顧客愈來愈多,天南海北、各行各業的人都有,現在加入送書公益事業的,已經超過1萬人。」老丁說。



成都世大運當起點

本土咖啡走進國際

成都寬窄巷子裡,老丁的咖啡館是唯一徹夜不休的店鋪,尤其是裡面的圖書室總是燈火通明,等候來這裡夜讀的人。

十多年時間,老丁為咖啡館投入了太多感情。只要在成都,他幾乎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店裡,親自為顧客服務。就這樣,老丁將寬窄巷子一個院壩上的簡陋咖啡攤,做到了在成都小有名氣的咖啡品牌。但今年以來,老丁在咖啡館的時間少了,除了到山區做公益,他開始頻繁地去往雲南保山。

「每次都是他一個人,像拚命三郎一樣,我們勸都勸不住。」老丁的助手劉沛舟說。

將中國大陸本土咖啡做到國際市場,是老丁現在對自己吹的「牛」,更確切地說,這是他現在的夢想和追求。為此,老丁在小粒咖啡的原產地雲南省保山市潞江壩包下了兩座山,和當地農民合作成立合作社,建了一個咖啡種植基地,種植咖啡樹三千多畝,而且只種雲南小粒咖啡。

「『吹牛』歸『吹牛』,做咖啡還是要踏踏實實。雖說咖啡是外來的,但雲南小粒咖啡的品質十分優良。當地咖啡種植歷史悠久,種植條件也十分優越。」老丁對記者說,「我就是想用事實證明,本土咖啡不比外國咖啡差,品質還更好。」

從咖啡樹種植,到生豆加工,到店裡的咖啡豆烘焙,再到研磨出一杯香氣四溢的咖啡,老丁一絲不苟地全鏈條把控壹丁咖啡的品質。

如今,老丁的咖啡得到愈來愈多消費者的認可。在開了四家分店後,他計畫在日本京都也設立分店。

二○二一年底,成都世大運招標咖啡供應商,壹丁咖啡在一眾咖啡品牌中勝出,成為指定咖啡品牌,將向成都世大運提供二十萬杯咖啡及相關服務。

「這還不能算走向世界,但已經是莫大的鼓舞了。」老丁對記者說。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