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食考】麻糬:感謝神明的儲糧

THE MERIT TIMES
文/永山久夫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文/永山久夫

麻糬是日本過年時不可或缺的食物。將大小兩片扁平圓形的麻糬疊起來就成為「鏡餅」,是用來供奉神明的神聖食物。日本人相信神明棲宿於鏡子中,鏡餅因為外型與鏡子相似而得名。

過年時,日本人還會用鏡餅來煮年糕湯,因為他們相信神明就住在鏡餅中,吃了鏡餅煮成的年糕湯,等於將神明的力量攝入體內。換言之,麻糬對日本人而言,是一種神聖的食物。

麻糬並非只是新年等節日才吃的東西。起初發明麻糬,是為了製作保存食品。日本人以米為主食,稻米的收成卻受氣候影響甚鉅,只要稻米歉收,人民就會窮困超過一年。因此,為了預防歉收造成的米糧不足,日本人開始用稻米製作保存食品。

最早以稻米製作的保存食品是飯糰。捏得緊緊的飯糰除了攜帶方便,還因為減少了水分得以延長保存期限。漸漸地,從捏緊飯糰發展成將米搗碎後捏成麻糬,為了減少直接接觸空氣的機會,再於表面撒上糯米粉或太白粉,這就成了現今麻糬的原型。

麻糬因為水分減少,表面又撒上乾粉,可以保存至少一年。另外,在寒冷時節搗米做成的「寒餅」,以及搗好後切成薄片狀的「欠餅」,據說可保存數年之久。

西方也有類似的食物,那就是餅乾。西方人航海遠征時,為了攜帶可長期保存的食物,將麵包重複烤兩次,藉此減少其中水分,這就是餅乾的由來。

做為保存食品而誕生的麻糬,後來之所以成為供奉神明的神聖食物,是出於人民對稻米的信仰及對豐收的期盼。換句話說,麻糬具有兩種性質,一方面是對神明獻上感謝之意的神聖食物,一方面也是實用的保存食品。

(摘自《日本和食考:連日本人都大驚奇的和食百科》,商周出版)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