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傳統童玩有哪些

THE MERIT TIMES
文/王文隆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文/王文隆

現在,是一個人人被手機綁架的年代。不僅是生活中許多App都建置在手機裡,無論是購物、支付、聯繫都擺脫不了,也是因為手機芯片的不斷提升,使得手機含括了影視、電動的休閒功能,更是拍攝、錄製的好夥伴,甚至連鬧鐘都設在了手機裡。

由是,無論何時,手機幾乎成為人們安全感的來源之一,手機不在身邊會急忙尋找,手機沒電了會急著為它充電。成年人如此,老年人如此,連學生也如此,甚至有些家長將孩子托交給手機,成了孩子的玩伴。

那麼,在以往只有青山綠水,甚至沒有塑膠玩具的年代裡,孩子除了打鬧玩著捉迷藏、跳格子、打彈珠、跳繩等等,還有哪一些童玩呢?

早期,台灣製作童玩用的多是周邊容易取得的材料,有些甚至是廢物利用,像是把廢棄的試卷拿來摺成紙飛機。其中最常用到的,是生長速度快且重量較輕盈的竹材,其次是木材與一些簡單的金屬零件,搭配上具有彈性的橡皮筋、皮繩或是繩索,就能玩上一整天。

比如竹筷槍就是許多小男生喜愛的童玩,只要五支免洗竹筷與數條橡皮筋,再用美工刀加以裁切,就能輕易完成。

首先,將其中兩支竹筷先裁斷成一半變成四支短筷,留下其中三支。接著,拿未裁過的三支竹筷以橡皮筋捆綁固定,再將一支短筷用橡皮筋固定在尾端。然後在另一端,將兩支短筷和長條竹筷以垂直方向固定好後,再取最後一支短筷綁在前面一些。最後,用美工刀將前端挖出凹槽,使橡皮筋不易脫落,套上一條橡皮筋後即可開始把玩。

彈弓也是小男生的最愛。首先,在林子裡撿拾一根雙邊角度對稱的Y形樹枝,上端用刀片截成兩端等長約八公分的V字形,下端留十五公分左右當成握柄。接著,在左右兩端綑綁上弓弦──可用廢棄的輪胎內皮或具有彈性的皮繩。最後,在弓弦中間綁上能包覆投擲物的一小塊布片或輪胎內皮,就完成了。

另外,家中不要的鐵鋁罐或是奶粉罐,除了能拿來踢罐子玩,也能製作成有趣的童玩,比如踩高蹺。挑選兩個一樣大小的鐵罐,以鐵釘在罐子兩側相同位置打兩個孔,再將不具彈性的尼龍繩或是一般棉繩穿過孔洞後,拉至胸部高度並以死結固定住,就是好玩的高蹺了。

還有,利用吃完冰棒剩下的那根扁平木棍,在中間挖一個圓洞,插上一根小棍子,做成簡單的竹蜻蜓,雙手合十,用力一搓,一隻竹蜻蜓就可飛上天了。就連廢棄的竹竿、掃帚或是拖把,也能當成一匹小馬騎上去玩耍,講究點的孩子還會套上一塊布,當成馬頭。

小女生不喜歡像小男生一樣玩成泥人,一般對於扮家家酒、玩紙娃娃這類遊戲比較熱衷,透過換裝、編故事等過程,型塑美感也訓練語感。雖然相對來說比較靜態,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還是相當緊密的,透過遊戲同時演練著團隊合作的精神。

以往的童玩現在早已無人聞問,取而代之的是絢麗的影音與網路遊戲。科技雖然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似乎也失去了與人直接接觸的溫度,或許在這一代孩子的記憶裡,手機裡的虛擬世界要比真實的世界更為深刻。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