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寫給上帝看的──朱西甯《華太平家傳》

THE MERIT TIMES
文/湯崇玲
字級
收藏文章
22觀看次
文/湯崇玲

「快九百頁,這麼厚的一本書,有誰要看?」好姐妹嚷嚷。

《華太平家傳》作者朱西甯(原名朱青海,生於江蘇宿遷)說不考慮讀者、發表、出版,因為此書乃「寫給上帝看的」。這部長篇小說一九八○年啟筆,「七度易稿,八度啟筆,待突破三十萬字大關時,全遭白蟻食盡」,作家第九度啟筆才完成今作。為什麼朱西甯願意花十八年的時間安守書桌,一筆一畫工工整整地為上帝書寫?

上帝給了朱西甯什麼?祂給了朱西甯一個動亂的時代!

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台海相隔、骨肉分離、八二三砲戰,以及後來的冷戰,英國作家高汀(William Golding)說二十世紀「真是人類史上最血腥動盪的一個世紀」,但是一生飽受戰火之累的朱西甯,卻定意要在世紀末寫出一本「太平」家傳。

篤信基督教的朱西甯知道,在政治人物、名人或狂徒所書寫的瘋狂大歷史背後,另外有上帝在人心中所書寫的平安史。筆者相信,每一次朱西甯為生離死別而痛苦憂傷時,就是他經歷神的平安之時,痛苦愈切,平安就愈深;而這平安也是朱西甯之所以能夠持守信念、養成寬闊襟懷的沃土。

誠如耶穌所說:「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真實的太平並不是表面歲月靜好、現世安穩,而是像書中的傳道人祖父,仿效耶穌騎著小驢駒去到拳匪盤據的尤府,悉心聆聽、理解、陪伴,將真正的平安帶進不平安之處。

故事以朱西甯家族為本,但作者的眼界遠遠超過一家一氏,「華」姓即意有所指。故事從世紀初義和團武裝暴動引發八國聯軍開始,也順帶將〈辛丑條約〉、庚子賠款一線脈絡交代清楚,寫出小小家庭、小小個人如何面對大歷史的變革。作家力圖連結基督教信仰與中國傳統文化,以回應上帝所賜的時代。

他往上將《老子》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的「夷希微」與「耶和華」做意義與聲音的連結,又以〈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爬梳了基督教從唐代以來的流傳史;往下再藉祖父之口拿經書、風土民情來解釋《聖經》真理,既導正帝國主義對基督信仰的負面影響,也另闢福音中國化的傳道蹊徑。

或許現今讀者以為,朱西甯在意的都是上一個世代的事情,《華太平家傳》卻以獨特的方式對我們提出警世之言。

在高速運轉的當代社會,戰場其實無處不在,時間如同大敵不斷在各處點燃煙硝,自以為擁有大把光陰的人,任憑峻急躁進的時間割裂偷竊搶奪我們的平安。然而垂暮之年的朱西甯,卻氣不喘、色不變地按著節氣細細書寫江南農家日常,五十五萬字只寫兩年故事進程。作家藉由這異常舒緩的時間書寫,讓我們體會真正的太平不是急切地向外奪取,而是向內有滋有味地好好過日子。

作家並沒有完成這部鉅著,生命最後三個月,朱西甯住進醫院,他說:「也許上帝認為他所做的已有人做得更好,超過他所做的,那麼也可以了。」他以為對神盡了心,就安然放下筆。

我卻以為,「未完」其實是上帝給「太平」所下的最好註解。這未完的平安就像活水一樣,要隨著書頁的一字一句流進讀者心中,繼續在華人社群流傳下去。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