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澤流風】傅煥光與中山陵園

THE MERIT TIMES
文/尚智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文/尚智

眾所皆知,南京中山陵是孫中山的長眠之處。歷史學者較新的研究,將之視為一個塑造「國父」的現代政治符號;但很少人注意到,此處也是一座規畫完善的大型園林,這與林學家傅煥光的遠見有關。

傅煥光(一八九一~一九七二),江蘇太倉人,一九一四年畢業於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隔年由政府公費派往菲律賓大學森林系學習,之後轉入農學系深造。學成回國後投入農林事業,一九二七年被任命為江蘇省立第一造林場場長。

孫中山過世後,國民政府採納傅煥光的建議,將南京紫金山全部劃為中山陵園,並派任他為總理陵園(又稱中山陵園)主任技師與園林組組長。中山陵園的園林事業主要分成三部分:

第一是植樹造林。採取封山養護的作法,將紫金山分成七個林區,分設事務所,大規模人工培育森林,在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間,共植樹八百四十多萬株,形成一大片綠色海洋。

為了迎接一九二九年的孫中山奉安大典,傅煥光在南京中山路與陵園大道種植從上海引進的法國梧桐,作為迎櫬大道的行道樹;此舉對南京的城市面貌影響深遠,使得法國梧桐成為今日南京街道的一大特色。另外因為他的倡導,國府更將孫中山逝世的三月十二日訂為植樹節,大規模推廣植樹運動。

第二是園藝生產。在孫中山奉安大典的時候,中外各界贈送了紀念花木共六千多株,傅煥光決定在此基礎之上發展園藝事業,分成果樹、蔬菜、花卉、茶竹等四部分,並將改良的種植方法推廣民間,以利周邊農民生計。例如西瓜與水蜜桃,就頗受消費者歡迎。

第三是植物研究。選址於紫金山西南的兩百多公頃土地,於一九二九年成立第一個國立植物園──總理紀念植物園(即中山植物園),透過向國內外公司訂購、委託代辦,以及與世界各大植物園交換等方式,採集海內外種苗,同時繁殖苗木與培育人才。

從南京出版社二○一七年出版的《中山陵檔案‧園林事業》中一封傅煥光的信函可知,軍方曾擬將植物園的一部分劃入警備區域;傅煥光因此於一九三五年發函給參謀本部城防要塞組與軍政部,希望將警備地點略為西移,並表示植物園在此處只種樹木,並無建築工程,不至於牴觸軍事需求。此信函也顯示出傅煥光保護植物園的努力。

可惜好景不常,抗戰爆發後,中山陵園的森林大部分被毀,植物園標本被日軍劫掠。戰後陸續恢復園林建設,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間,植樹兩百多萬株。

國共雖是敵對立場,但雙方皆推崇孫中山對現代中國的貢獻,也肯定傅煥光的角色。他在一九四六年被任命為中央林業實驗所副所長,兼任總理陵園管理處處長,一九四九年留任總理陵園管理處處長,之後調往安徽從事林業與水土保持工作,身後葬於中山陵園的靈谷塔後山。

傅煥光著有《總理陵園小志》等書,詳細記錄陵墓、周邊設施與園林建設,是後人研究中山陵園不可或缺的史料。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