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說 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下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各地雲水浴佛車讓大街小巷的普羅大眾都能與佛結緣。圖/資料照片
「一筆字」於浙江雪竇寺展出。
文/星雲大師

為了做好一個向信徒布施的和尚,自己平常也稍有一點善行。例如,對於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籌建真福山,我雖然沒有力量,我也跟他承認捐助五百萬元,但是我沒有辦法一次付給他,只有分期五年完成這個諾言。也曾有基督教的牧師捎來一封信,表示要重建教堂,我也護持他一百萬元,聊表心意。

我覺得,施恩惠於人,就表示我是一個富者;假如,每天只跟人家化緣,乞求人家的布施,那才是一個貧窮的人。所以我自己感覺到,我不是一個「呷教」的和尚,表示我還是一個「富有的貧僧」。在事實上、在形相上,儘管我什麼都沒有,但是在我的意志上、精神上,全世界都是我的。所謂「富有的貧僧」,大概就是這樣的意義。

因為這樣的關係,我曾經有過一個設立「滴水坊」的理想,希望在全世界辦一個能夠供應簡單素食的地方,這也是我想要提倡的一個簡食理念;但是烹調素食雖然是簡單的技術,在現代年輕的人,卻很少有人具備這種專長,所以遺憾的是,心願一直不能實現。即使不能讓我完成千家的滴水坊,但在現在素食滴水坊的當中,能有樟樹林這樣的滴水坊,我還是充滿可行的信心,覺得有朝一日,還是可以完成的。

彼此護持

齊心發展教團

又例如,每年我用小卡車改裝成雲水浴佛車,讓大街小巷的普羅大眾都能與佛結緣;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分送的臘八粥,在全世界,總有幾百萬碗跟人結緣。感謝徒眾們為了我的一點微願,為了我的一句話,辛苦的去完成為教的、結緣的理念。藉此,我也對徒弟表示深深的感謝。他們也跟我一樣,都要做一個不吃教的出家人。

說來一般的往例,都應該由師父提拔徒弟、長者提拔後學,但是我那不像書法的一筆字,就是由弟子如常法師一直鼓勵我,這十多年來,把我的字送到世界各地展覽。從二○○五年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開始,後來到聯合國、美國各大學,甚至到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大陸北京國家美術館、國家博物館等等,不下百場的展出。所以現在一筆字才能蒙獲大家的喜愛,這不是徒弟提拔師父嗎?

又好比覺培法師,她經常應邀出去講演,都要提到我倡導的人間佛教,我的人間性格,我不做「呷教」的和尚等等,增加了我在各處的緣分;這不也是徒弟拉拔師父的成就嗎?

另外,山上的弟子慈惠法師、慈容法師、慧傳法師等,可以說無論在哪裡講演,都以師父為中心;因此,我一個不「呷教」的和尚,是徒弟提拔我,我也提攜他們。師徒彼此護持,做為一個教團,佛光山就這樣發展起來了。

說來,由弟子來提拔師父,也真是慚愧不已。不過,他們這樣的精進努力,不但告慰於我,在師兄弟當中,也應該以他們為榮。所以,我對弟子也有教訓,不但自己不做一個「呷教」的和尚,我也叫所有的弟子不可以做吃教的出家人。

盡己能量

給予社會溫暖

所謂不「呷教」的和尚,在台灣,我努力地這樣做,到大陸,我也秉持同樣的理念。我並不想要大陸信徒給我什麼供養,甚至於我走在世界,也沒有想世界的信徒對我要有什麼樣的優待。在大陸,我們重建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我都告訴佛光弟子、佛光山常住,不要老是對外化緣,要盡自己的能量,如:教書的薪水、在外面服務的供養、法會的收入等,都可以用來建設道場,做一些社會救苦救難的工作,這是大家都要承擔的使命。

現在,佛光山也有十幾位徒眾在大學教書,甚至於慈惠法師是佛光大學、南華大學的董事長,慧傳法師是普門高中的董事長,慈容法師擔任多年人間衛視董事長、《普門學報》發行人,心定和尚、依空法師分別做過《人間福報》的發行人和社長,慧寬法師則是香雲文化公司的董事長等等。

在佛教裡,我們身處台灣社會,不能期待不勞而獲,或是有什麼特權。按照政府給我的名義,例如:「蒙藏委員會」、「僑務委員會」等這許多部會的委員,都是屬於特任官,在機場出入都由公部門,可以不受檢查;但是我從來不要。為什麼?我又沒有帶什麼用品,也沒有那麼緊急的公務,我跟大家一起排隊,走得心安理得。我要給海關知道,我不是以特權進出的,我也是一個平民,甚至我只是一個貧僧。

我們在大陸也是如此,不能只想靠別人養活自己;在國際上更是同樣,我們不能想要外國人來給我們幫助;我們要對台灣的佛教、大陸的佛教、國際的佛教,通通有所奉獻,都要能為大家服務,所以,我們能把佛教從台灣走上五大洲。

現在佛光山建設的藏經樓,全都由佛光山的出家弟子集資完成,對於信徒沒有收他們一分錢。香港某一位居士知道了以後,表示要發心贊助二百萬元台幣,但是我們有原則,沒有接受捐款。後來請慈惠法師退回給他,請他諒解,成全我們佛光山弟子一點自食其力的願心。

少許布施

改變人心觀念

你不去結緣,只想靠別人,哪裡有天上掉下來的成就呢?不做吃教的和尚,就要先做一個服務社會的和尚,做一個弘法利生的和尚,做一個文化的和尚,做一個布施的和尚,做一個給社會溫暖的和尚。「為了佛教」,做一個犧牲奉獻的和尚。每一個佛光弟子,都要憑自己一點發心與十方信施結個善緣、好緣。

有的時候,我們只要用少許的力量,就能成就很大的事業,例如香港佛教的改變。過去,我們都知道,出家人到香港要乘坐計程車都很困難。為什麼?香港的計程車司機,就是空車,他也不願意帶出家人。傳說這是因為香港人賭馬,出家人因為剃光頭,他們認為載到出家人,賭馬會輸光,所以就不願意看重出家人。

二、三十年前,我到香港弘法,在香港,我並不認識路,當然就得乘坐計程車來去。香港的土地不是很大,有時候,車費只要七、八塊港幣,最遠的地方也頂多二十塊就夠了,但是我每次都付一百元港幣。香港的計程車司機,有收取小費的習慣,我出手就一百塊港幣,並且說:「你不必找零給我了。」

在香港弘法多年,像這樣的情況,大概有二、三十次吧,也不會超過一、二千元港幣。我想,應該在香港計程車司機的圈子裡傳開來,出家人乘坐計程車,對他們有利。

所以有一次,我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講演就提到,你們看到出家人,不會輸光的,你和出家人來往,要想到:每一個出家人都是財神爺。你的計程車每天都載著財神爺,還怕不發財嗎?

到現在,我想香港的出家人應該感受到了,二、三千元的布施,換來了香港這種不好風氣的改變;香港佛教的發展,和往日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有台灣的出家人告訴我,他們到香港去,司機還有不收他們費用的。

過去,出家人到商店裡去買東西,商店的店員見到出家人往往回答說:「老闆不在家。」怕出家人來化緣。現在到商店買東西,店員都特地說:「師父,給你一些折扣。」甚至有的也不要錢,直接說:「師父,讓我供養你吧!」

我想,我也要讓香港的佛教明白,只不過花了二、三千元的港幣,就改變了計程車司機對佛教的觀念。你說,我這個不吃教的和尚,對香港的佛教不能說沒有稍微的一點貢獻吧。

所以,「給」就是「收」,「捨」就是「得」;不吃教,不是說沒有,是提升僧伽的人格、僧伽的道行。你不吃教,反而你的收穫更多。不客氣說,星雲是一個窮家子弟,也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今天能法弘世界五洲,不就是靠這種「不呷教」的性格而成就的嗎?

從這裡我就想到,佛光山在海外建立的道場,都不是靠化緣興建的。比方,荷蘭的荷華寺、倫敦的佛光道場、澳洲的南天講堂、紐西蘭北島佛光山、美國紐約道場、新加坡佛光山等等,都是由佛光山常住大眾省吃儉用購買下來,供給信徒前來共修,讓中華兒女在海外也能有一個精神慧命的家庭。

捨就是得

法弘世界五洲

當然,也有一些信徒見到我們以身作則,他們也在各地發心協助佛教的發展。例如:美國休士頓中美寺、巴西如來寺、巴黎法華禪寺、澳州南天寺、中天寺等,就是由當地的信徒捨宅為寺,大家出錢出力,共樹法幢。我也本著「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這樣的信心,所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僧信之間共同都是「為了佛教」。我想,在我們,先要自己做不吃教的和尚,信徒自然也肯得來供養奉獻。如果彼此都有這樣的認識,還怕佛教不能復興嗎?

像在新加坡,數十年來,我來來去去,在新加坡皈依的信徒也在數萬人以上,每年都聽我講經說法。現在問一句,我有跟大家要過一塊錢嗎?我有接受大家的紅包供養嗎?新加坡的佛教徒,他們的供養心很大,但是,我要給他們一個新的認識,我不是吃教的和尚。所以,他們供養佛教可以,供養我個人,我則不敢接受。

在馬來西亞,近五十年的來往,除了我接受過一個老太太黎姑的捐獻以外,就是廣餘法師曾經捐給佛光山兩萬美金。後來,他重建鶴鳴寺,我也回饋他,捐贈了兩萬美元,表示彼此互有往來。現任住持傳聞法師是廣餘法師的弟子,也是佛光山佛教學院的學生,他應該知道這件事情。

我在馬來西亞,佛教總會的會長竺摩法師、金明法師等,都曾邀我講經;我坐在那裡,信徒分成四路排班送紅包供養,幾乎將近一個小時。有多少紅包?我不知道,這許多錢,全都捐給馬來西亞佛教學院做為教育基金。後來,我也記不清在哪些地方弘法,總之一句,不論我在哪裡,如有供養善款,我都交給當地的佛教做為弘法之用。我想,馬來西亞的佛教大德也總會知道的。

因為在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我第一次到馬來西亞訪問的時候,弘宗法師跟我說:「台灣寄給我四十二本的緣簿,我真不知道怎麼應付?」我當時一聽,心裡感到非常羞愧,我們台灣的佛教要這樣的求助於人嗎?當下我就立願,沒有到新馬來布施的力量,我就不再來新馬弘法。

所以數十年來,就是建設佛光山,我也從來沒有跟他們化過緣。這是為什麼?我要讓有緣人跟佛教結緣,讓佛教跟佛教結緣,我不會讓信徒認為我是一個「吃十方」的和尚。因此,佛光山在馬來西亞弘法的各個道場、青年會、青年團等,他們會那樣的發心,可以說,因為他們跟隨了一個不吃教的和尚,而我也是像佛教徒一樣,在經濟上、在書籍上、在一筆字上也做一些布施功德,一般信徒布施還要寫個名字做紀念,我連名字都不要。這是我這一生的主張「布施要無相,度生要無我」。這二句話,還承蒙南京大學校長陳駿教授一直給予我肯定,說來實在慚愧,這是本分啊!哪裡要人的讚美呢。

最近,聽聞新加坡《新明日報》信仰天主教的副總編輯朱志偉先生,將連載我的文章《點智慧》專欄結集出版,如今邁入第六本了。徒眾說,每一輯的《點智慧》一出版,在星、馬、港等地都進入暢銷新書排行榜。

佛法流傳

供養十方大眾

我感動一名天主教教徒對我們這麼友好,因此,也毫無條件的把我近期以來在《人間福報》上發表的「佛光菜根譚.星雲一筆字」系列,通通叫徒眾寄去給他,表示我對他的感激,貢獻給他參考,也感念他對佛教的友善。我還聽說,這個專欄至今已超過五年,創下了該報社有始以來連載專欄最長的紀錄。

對於我的文章出版,也經常有徒眾、信徒跟我反應,他們往返大陸等地,常常看到有人盜版印刷我的書;我都跟他們說不要緊、不計較,我非常樂意。因為雖然盜版有所不當,但佛法因此可以廣為流傳,有緣人因為其中的一、二句佛法而受益,那有什麼不好呢?

我寫本文的意思,只是希望我們佛教的和尚,都是做供養十方的和尚,不要做吃十方的和尚。佛光山的徒眾弟子們應該要知道,台灣的信徒、佛光會的佛光人也應該要知道,國際的紳士們也應該知道,總之,我要讓大家曉得,佛教裡面有很多不是「呷教」的和尚,讓大家放心和不吃教的和尚來往,還怕佛教不能復興嗎?

無論出家的弟子、在家的弟子,我們雖然還未能成道,但我們先廣結人緣,做一個發心的菩薩,不要做「呷教」的和尚,也要把自己視為是佛教的信徒之一,要「佛教靠我」,我不靠佛教,大概這就是我垂老之年的一些心意了。



(全文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