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畫、塑三合一 糖人變立體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5觀看次
李氏糖人傳承人李鳳豔,製作〈金猴賀壽〉糖畫。
李鳳豔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廟會上,展示剛剛做好的糖雕作品。
在李鳳豔的巧手製作下,每件糖人作品都栩栩如生。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李氏糖人製作技藝興於清朝道光年間,源於中國大陸山東陵縣宋家周邊區域,清朝道光年間,李家祖上李兆福從關內山東來到關外遼寧安家落戶,同時也把糖人製作技藝帶到瀋陽,李氏糖人從此落地生根,傳至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鳳豔已是第五代。

製作糖人是一項中國傳統手工技藝,按照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李氏糖人的獨特之處在於把畫、塑、吹巧妙結合,給糖人賦予變化萬千的肌肉感,更加豐富耐看。

祖宗甜美記憶

技藝傳承推廣

李鳳豔說:「這項手藝到我這裡已經傳承兩百多年了,現在的堅持,就是希望能有更多人接觸這門手藝,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甜美記憶,應該永遠流傳下去。」這些年來,她一直致力於李氏糖人的傳承與推廣,並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將熱愛做成事業。

李鳳豔展示李氏糖人的製作工藝時,只見她手持糖勺,手腕輕抖,絲一般的糖漿從勺中緩緩流下,精準勾勒,晶瑩溫熱的紅色糖汁逐漸成形,頃刻間,一條活靈活現、霸氣生動的龍形糖人,便躍然案板之上,一個個活靈活現的糖畫,勾起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在堅守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為了更加推廣,李鳳豔將糖人製作與現代元素相結合,賦予糖人作品時代內涵,使它適用於各種場合,不僅有常見的傳統作品,還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戲曲人物;她的糖人作品頻頻登上世界大舞台,還曾作為禮物被送給外國政要。

守一技終一生

海外邀約不斷

李鳳豔表示:「能有機會帶著我們的非遺項目走出國門,我感到非常榮幸,讓世界更多人了解中國古老的糖人技藝,讓更多人喜愛它,是手藝人一生的堅守,就像爺爺當年把這門技藝傳給我時說的『守一技,終一生』。」

隨著知名度不斷提升,李氏糖人於二○二○年入選第六批遼寧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她曾受邀前往馬來西亞、俄羅斯、德國、法國、紐西蘭、新加坡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現場展示糖人技藝,深受外國友人喜愛。

李鳳豔強調:「看到我們的傳統手藝在國外如此受歡迎,真的比什麼都高興,更令我高興的是,很多國際友人因李氏糖人而結緣,被非遺項目吸引,來到中國進行交流學習。從這個角度來看,李氏糖人也算是搭起了一座中外交流的『糖橋』吧!」傳統小手藝頻登國際各地亮相,李鳳豔用三十多年的堅持,搭起中外文化互動橋梁。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