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腰背核心肌群 緩解坐骨神經疼痛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骨神經痛屬於長期、退化疾病,民眾平時應維持運動習慣,並多訓練核心肌群。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年齡增長,身體逐漸退化、老化,如果站起來、坐下來時,出現腰痛、腿部痠麻痛,且坐立難安,甚至寸步難行,小心「椎間盤突出」引發「坐骨神經痛」上身。

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哲瑋表示,坐骨神經是位在腰椎神經前方的椎間盤,若出現退化、脫水等情形,會造成椎間盤高度下降,進而壓迫神經,或是神經後方的脊椎黃韌帶退化,也可能壓迫神經,如此前後夾擊導致神經根受到嚴重壓迫時,就會引發疼痛。

劉哲瑋說,坐骨神經痛好發族群為五十、六十歲以上民眾,隨著年齡愈大,病人更為常見,目前每周門診約收治十多名病患,其常見症狀為下背部或腰部出現疼痛、痠麻感,且疼痛感一路向下蔓延至臀部、大腿,甚至延伸到小腿,症狀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腳踝無力,而依每個人壓迫神經的不同,不舒服的症狀也會不同,且不論久站、久坐都可能發生。

神經變質無法放電 肌肉萎縮

「神經壓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劉哲瑋指出,許多坐骨神經痛患者滿能忍痛的,常等到肌肉萎縮,或痛到不能走路時,才就醫治療。坐骨神經痛,為何會引起肌肉萎縮?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神經被壓迫太久,造成神經變質,已無法放電刺激肌肉,導致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無力、萎縮;第二、坐骨神經痛的罹病時間太久,患者又長期不願意活動,造成下肢肌肉萎縮。

坐骨神經痛病人就醫時,醫師須先了解發病確切原因,包括髖關節退化、受損或脊椎滑脫等,都可能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症狀,須進一步以X光、神經學等檢查,確認症狀是否為椎間盤退化、狹窄所致,若病情嚴重,須安排核磁共振、電腦斷層等檢查,了解神經被壓迫嚴重程度,再選擇復健、手術等合適的治療方式。

劉哲瑋表示,坐骨神經痛治療會依病人需求及活動程度,採取不同方式,如症狀輕微可以進行保守治療,包含服用止痛藥、調整生活習慣,或從事腰椎牽引、熱敷、核心肌群訓練等復健治療,但若症狀嚴重,就要進行減壓手術,有別於傳統手術治療傷口約十公分,現在可採內視鏡手術,傷口僅為一公分,就可拿掉腰椎骨刺或退化黃韌帶等,讓被壓迫的神經舒展開,緩解疼痛症狀,同時也可以降低術後併發症機會,加速復原。

勿搬重物不要駝背 飲食均衡 

如何動一動,可以緩解改善坐骨神經痛?劉哲瑋說,民眾平時應從事腰背部核心肌群訓練,如採用仰臥起坐,首先讓身體躺在瑜伽墊上,再把雙腳弓起,腳底踩在瑜伽墊;其次利用腹部的力量,讓上半身往大腿方向弓起,並與地板呈約二十度,再撐住十秒,增強腹肌、背肌的力量。至於次數多寡則依患者不同情形,從五次、十次慢慢增加,避免腰椎椎間盤進一步退化。

至於生活上應做哪些調整及保養,劉哲瑋說,坐骨神經痛屬於長期、退化疾病,民眾平時應保持均衡飲食及維持運動習慣,並多訓練核心肌群,切記不要過度搬重物,避免腰椎椎間盤退化速度太快。特別是坐的時候,腰背應貼著椅背,或是腰背與椅背間有所支撐,分散力量,不要讓腰背懸空,避免脊椎、腰椎椎間盤提早退化,另站的時候應該站直,不要彎腰駝背,同時也可訓練核心肌群,遠離坐骨神經痛。

劉哲瑋提醒,一旦下背部或腰部出現疼痛、痠麻感,且疼痛感一路向下蔓延至臀部、大腿,甚至延伸到小腿等坐骨神經痛症狀,應盡速就醫,若延誤治療,當有腳踝無力等嚴重症狀,恐不容易恢復,必須格外注意。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