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台灣鐵道文化系列(17-13) 高級列車的舒適享受

THE MERIT TIMES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字級
收藏文章
66觀看次
阿公阿婆搭莒光號到台北一遊 民國62年(1973),參加「阿公阿婆遊台北」活動的104位老人家,搭乘莒光號抵達台北車站。這項活動是由基督教福利會主辦,招待阿公阿婆到台北參觀遊覽的敬老活動。由於充滿了人情味,受到各界的重視。 當時在許多中南部鄉親的心目中,台北代表繁華的大都市,猶如一個花花世界,讓人大開眼界。那個年代,不少人一輩子都待在清貧淳樸的鄉下,從沒出過遠門,因此年老時被招待到台北一遊,自然十分開心,也算一償心願。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慶祝台灣鐵路幹線電化全線通車 民國67年(1978),台灣鐵路西部幹線電氣化工程全線通車。鐵路電氣化為十大建設中十分重要的一項,自從日本時代興建南北縱貫鐵路,台灣使用了半世紀以上的柴油車車頭。鐵路電氣化後,縱貫鐵路將全部改採電力驅動,為此,全線兩側必須樹立高壓電桿,並且增建柵欄,進行安全維護工作。此外,鐵路電氣化也引進了新的列車,譬如自強號。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灣鐵道文化:歷史珍稀影像1890-1990》 定價:3800元 讀友優惠價:2800元 有興趣的讀者請向新世語文化洽購: 02-2368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豪華高速的光華號列車 民國50年代末期,高速行駛中的縱貫鐵路豪華列車光華號,銀色車身充滿貴氣,是台灣電路電氣化之前最高級的列車。 民國55年(1966),為了慶祝蔣公80大壽,台灣鐵路管理局向世界銀行貸款,進口DR2700型柴油客車DR2750專用拖車,命名為「光華號」。這輛行駛於台北、高雄之間的半直達特快列車,經由海線只停台南站,僅需要4小時45分鐘,是當時台灣鐵道史上最快速的列車。那時,搭乘光華號經常成為民眾之間津津樂道的話題,在被自強號電聯車取代之前,其最高檔列車的地位始終屹立不搖。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高雄火車站前留影 民國60年代,高雄火車站前一家人合影。跟台北一樣,火車站是高雄的地標之一,年輕的學子北上求學或參加各種校外活動,都會從火車站出發;外縣市的朋友搭火車到高雄,也會在火車站前面的廣場拍張照片留念。 最早的第一代高雄火車站靠近港區,後來第二代車站遷移到較偏遠的地方,第三代車站則遷至此張照片的所在地。然而光復後,隨著經濟繁榮、人口增加,市區範圍逐漸擴大,穿過市區的鐵道將高雄一分為二,幾處平交道的柵欄成了交通和城市發展的阻礙,且跟台北火車站的情況一樣,「後火車站」幾乎成了落後的代名詞。因此,火車站的改建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成為都市發展的必要措施。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在台北火車站大廳查看時刻表 民國75年(1986),一名大年初二帶孩子回娘家的母親,在台北車站大廳四處張望,照片後方許多人正抬頭查看牆上的火車時刻表,確定自己搭乘的列車班次。這樣的景觀是台灣生活的一部分,在車站大廳抬頭盯著火車班次表,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人生經驗。雖然是個很小的細節,但這樣的照片卻觸動了生命的情感與記憶。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阿公阿婆搭莒光號到台北一遊

民國62年(1973),參加「阿公阿婆遊台北」活動的104位老人家,搭乘莒光號抵達台北車站。這項活動是由基督教福利會主辦,招待阿公阿婆到台北參觀遊覽的敬老活動。由於充滿了人情味,受到各界的重視。

當時在許多中南部鄉親的心目中,台北代表繁華的大都市,猶如一個花花世界,讓人大開眼界。那個年代,不少人一輩子都待在清貧淳樸的鄉下,從沒出過遠門,因此年老時被招待到台北一遊,自然十分開心,也算一償心願。

在台北火車站大廳查看時刻表

民國75年(1986),一名大年初二帶孩子回娘家的母親,在台北車站大廳四處張望,照片後方許多人正抬頭查看牆上的火車時刻表,確定自己搭乘的列車班次。這樣的景觀是台灣生活的一部分,在車站大廳抬頭盯著火車班次表,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人生經驗。雖然是個很小的細節,但這樣的照片卻觸動了生命的情感與記憶。

高雄火車站前留影

民國60年代,高雄火車站前一家人合影。跟台北一樣,火車站是高雄的地標之一,年輕的學子北上求學或參加各種校外活動,都會從火車站出發;外縣市的朋友搭火車到高雄,也會在火車站前面的廣場拍張照片留念。

最早的第一代高雄火車站靠近港區,後來第二代車站遷移到較偏遠的地方,第三代車站則遷至此張照片的所在地。然而光復後,隨著經濟繁榮、人口增加,市區範圍逐漸擴大,穿過市區的鐵道將高雄一分為二,幾處平交道的柵欄成了交通和城市發展的阻礙,且跟台北火車站的情況一樣,「後火車站」幾乎成了落後的代名詞。因此,火車站的改建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成為都市發展的必要措施。

慶祝台灣鐵路幹線電化全線通車

民國67年(1978),台灣鐵路西部幹線電氣化工程全線通車。鐵路電氣化為十大建設中十分重要的一項,自從日本時代興建南北縱貫鐵路,台灣使用了半世紀以上的柴油車車頭。鐵路電氣化後,縱貫鐵路將全部改採電力驅動,為此,全線兩側必須樹立高壓電桿,並且增建柵欄,進行安全維護工作。此外,鐵路電氣化也引進了新的列車,譬如自強號。

豪華高速的光華號列車

民國50年代末期,高速行駛中的縱貫鐵路豪華列車光華號,銀色車身充滿貴氣,是台灣電路電氣化之前最高級的列車。

民國55年(1966),為了慶祝蔣公80大壽,台灣鐵路管理局向世界銀行貸款,進口DR2700型柴油客車DR2750專用拖車,命名為「光華號」。這輛行駛於台北、高雄之間的半直達特快列車,經由海線只停台南站,僅需要4小時45分鐘,是當時台灣鐵道史上最快速的列車。那時,搭乘光華號經常成為民眾之間津津樂道的話題,在被自強號電聯車取代之前,其最高檔列車的地位始終屹立不搖。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