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萬物齊漲苦庶民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42觀看次
萬物齊漲苦庶民。圖/資料照片

農曆春節已近,庶民漫步市場最常問:「怎麼又漲價了?」水果、雞蛋、熟食漲價,超市賣場裡的包裝食品,不是減量,就是重新標高價錢。

兩年前俄烏戰開打,總體經濟論者就示警能源、糧食會漲價;之後美國、歐盟制裁俄羅斯,又制約中國大陸發展,推翻自由貿易機制,重新部署產業鏈;加上極端氣候影響農作物生長,世人皆知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是必然的夢魘。

上班族依賴的外食一漲價就不再回跌,家庭主婦、主夫得削減支出過苦日子;對政府宣傳減綜所稅,幾乎無感;賣包子饅頭的小生意人,租不起臨街店面,只能縮進巷弄開張;為數龐大的服務業人員薪資低,房價房租都貴,削去半數所得,成了月光族。

最新警訊是電價又要漲了。本來低檔的民生電價,可視為抵禦通膨漲價的消波塊;如今漲價大浪湧來,會越過消波塊直抵家門口。

當歐盟等多國視核能發電為綠能,是減碳必要途徑;執政的民進黨堅持廢核,還說風、光發出的綠電量,已超過機組不斷被停用的核電量,台灣並不缺電。

能源專家早就論述,光電不穩,風電貴賣,就算台電認賠承接,再用石化燃料補足基載電力,也去化不了缺電風險。尤其是風、光電、天然氣、煤的發電成本超出核電兩倍以上,必會墊高民生和產業成本。

半導體業者推估,台積電一年耗電量逾二百一十億度,電價每度漲一元,就吃掉台積二百億元獲利。休旅、餐飲、零售等服務業,需冷藏、空調、倉儲,電價漲必轉嫁消費者,並削弱產業競爭力。

新冠防疫放鬆後,台民熱中出境遊,就是因島內住宿、餐食貴,性價比不如日本、越南。

一九六○、七○年代,台灣經濟成長快速、物價穩定、所得分配平均,海外華人視台灣為文化祖國,經濟、科技精英願赴台效力,香港和東南亞僑生也願到台灣念大學。

可惜華夏兼善天下、庇護庶民的儒學經濟文化,受西風東漸侵蝕;尤其二戰後美國物競天擇的資本主義,因美元強權、科技創新、影視娛樂文化等優勢,致後發展地區東施效顰,卻自失所本。

如美國金融業、創新科技業獲利豐、所得高;但製造業空虛,中產階級日減,貧富兩極分化,藍領工薪族有很多不滿和怨氣,社會失序。台灣金融和半導體產業同樣獲利多,與傳統產業、服務業利得差距擴大;庶民薪資停滯,物價漲,又缺少普惠住宅,不平之氣自增,社情難安。

觀察今年中華民國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即知,選民期待改變,寄希望於富民政策,發展經濟,穩定青年就業發展的前景,革除黨派偏私、權錢交融、壟斷資源等弊端。

尤盼建構外部安全與內部安定環境,聚焦改善民生。台灣民意雖偏向友美,但不願放棄對中關係;台灣民眾不想被北京統治,但也不想兩岸發生衝突。主政者應端正非戰思惟與做法,才能爭取內外投資,增加庶民收益改善生活。

眼下萬物皆漲,絕非官方發表平均國民所得、薪資中位數、國民生產毛額等數字所能粉飾。請即將上位的立委和總統,正視庶民所得倒退等現實,從調整能源政策入手,公股民營企業尤應擔起社會責任。像台灣高鐵調漲停車費,比路邊或路外停車場收費更貴,就被指責在點火助漲,剋扣消費者荷包。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