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每7人有1人骨鬆 這4撇步學起來

THE MERIT TIMES
陳玲芳
字級
收藏文章
2264觀看次
國健署調查發現,65歲以上民眾,至少有一個部位測出有骨鬆的比率為14.1%,約每7人就有1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女性高於男性。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布資料,台灣將在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即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20%;隨著人口老化,許多老年化人口常見的健康問題也隨之普及化,其中骨質疏鬆症患者,更是逐年成長。藥師指出,罹患骨鬆除了正規藥物治療外,還有四種非藥物方式可防治骨鬆,國人應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

國健署於2017-2020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65歲以上民眾,至少有一個部位測出有骨鬆的比率為14.1%,約「每7人就有1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女性高於男性(女性17.4%、男性10.4%),且這些數據隨人口老化持續增長。

根據健保署統計,每年因骨質疏鬆症引起髖關節骨折的開刀醫療支出,就耗費約10億元以上,而後續照顧花費,可能再耗掉30億元,對健保資源所造成的負擔,不容小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林映州說,骨質疏鬆症為骨密度減少及骨組織結構破壞,而導致骨骼脆弱及和容易骨折之骨骼疾病。因此,骨質疏鬆症防治目標,包括增加骨質密度、增加肌肉耐力、減緩骨骼流失,及透過環境整治,降低跌倒風險。

專家指出,定期荷重運動,如健走、慢跑、登山、舞蹈、跳繩等,可以增加骨質密度、強健肌肉、改善身體協調及平衡。圖/pexels

增加骨質密度方法,又可分為非藥物治療及藥物治療。先說非藥物治療方式,有以下四種:

一、透過均衡飲食獲取充足營養,例如鈣質、維生素D及蛋白質。

二、定期荷重運動,以增加骨質密度、強健肌肉、改善身體協調及平衡,例如健走、慢跑、登山、舞蹈、跳繩等運動。

三、避免會降低骨質密度的不良生活習慣,例如抽菸、酗酒、過度攝取咖啡因及熬夜。

四、正確評估自身是否有骨鬆症的危險因子,並提早準備預防,例如家庭遺傳、長期服用含類固醇藥物、停經後婦女、卵巢切除或45歲之前提前更年期的女性。

至於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則依藥物作用機轉不同,目前分為三大類,整體來說,可與醫師討論從多種選擇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藥物,但每種治療都有其利弊,且普遍需要接受長期治療,才能產生療效、減少骨折風險。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