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遲遲】遙看春花幾許

THE MERIT TIMES
文/葉含氤
字級
收藏文章
66觀看次
圖/葉含氤
文/葉含氤

四月初,很多人到日本賞花。一打開社交網頁,幾乎每一則都是櫻花,有的如煙雲般潤秀,有的如白雪般飄揚,東京的京都的,讓我覺得自己也去賞花似的。

賞花是雅興,得有閒,如果出國賞花,那口袋得夠深,囊中得豐厚。我有一個朋友,賞花賞得很任性,四月初去過日本京都後,還要趕到洛陽。她說,她進中國只有三天,兩天上海,一天飛洛陽往返,為的只是去看一眼牡丹。短短半個月,走過兩場花事,也是賞花人的極致了。

從古到今,人都喜歡花,也都懂得欣賞花。中國古人將賞花分成:如何觀色、如何聞香、如何品姿、如何賞韻,簡直將賞花當成一門學問。而日本人因為受茶道花道的影響,也有擇花如友,品花有節,賞花有德的審美意涵在其中,讓花不僅僅是物象,同時也賦予深刻的精神層次。

因為花美,因為這樣的美很短暫。大概只有花開時節,人才真切地感受到時令遞嬗,韶光易逝,於是想著:「看一眼就好啊!」「能在花下走一回,那真是太幸福了!」

賞花的時候,人看到的只有世間的美。醜的、惡的事物都往後遜位。美,讓人欣喜,讓人流連,讓人忘卻己身境遇,忘卻憂愁與哀傷。這樣的美,更是帶著神性,連接著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人看到花開,由內生發的那種喜悅,盈滿於心。喜悅不是快樂,快樂太淺薄太浮泛,像煙火,只有瞬間絢麗,稍縱即逝。喜悅是有餘韻的,它不是迸發的一閃,刹那的一瞬,而是悠緩徐徐駘蕩著身心,觸摸不得卻充盈著,有蘇轍說的「快哉」意味。它讓人在自然的更迭中開展胸襟,在耳目之美中享受安適。

因此我想,也許賞花的人並不是單純的喜歡花開,而是想要透過花開這個美麗客觀的意象,誘發內心深層的喜悅,幫助自己在煩亂浮躁的生活中,重新找回內心的莊重與優雅。

近年很流行一句話——對自己好一點。什麼才是對自己好呢?吃一份大餐?放自己長假?或是買些平時不捨得買的衣服飾品?我覺得去賞花,就是一種善待自己的方式。賞花雖然沒有物質上的獲得,卻有心靈上的擁有。

我聽過一個朋友說,在他小學三年級時,有天中午他媽媽到學校接他,並跟老師請了半天假。離開學校時,他以為家裡出了什麼事,欲言又止地看了他媽媽,怎知母親的神情卻是舒緩輕鬆的,並告訴他:「想帶你一起去看花。」他忘了那時是幾月,又看了什麼花,倒是對請假看花這件事記得非常清楚,畢竟為看花而請假,在那個年代是不可思議的事。如今他母親已失智,也已無法自由地步行,但每年花開時節,他還是會推著坐在輪椅上的母親去看花。他說,每回帶他母親看完花後,他母親的狀況都會好很多天。

這讓我想起數年前,我到京都的北野天滿宮。那時正值梅花盛開的季節。有一群老人院的老爺爺老奶奶們由工作人員引領著。這些白髮蒼蒼的老人,有的坐輪椅,沒坐輪椅的則是步履蹣跚。他們緩慢地走過一片繁花盛開的梅樹,然後齊聚在一叢明麗的白梅前,排好隊伍準備拍照。那日的陽光和緩地復甦著大地,我記得拍照的工作人員大聲且有活力地喊著:「 cheese!」時,老人笑得比梅花還燦爛。我覺得愈是年老之人,愈需要這樣花開的春日,讓他們浸淫在豔豔的光彩與勃勃的生機中。那一日我離開天滿宮時,彷彿也感染了那裡的歡喜,不知是因為盛放的梅,還是因為這群老人的笑。

花可以治癒人,笑也可以治癒人。花開了,人們蜂湧而至;花落了,人們也如潮水般退去。像千里奔赴天地間的一場野宴,僅此一期,僅此一會,卻帶回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曾在一個春日黃昏,看見街邊花樹嬌嬈妍媚,花的影子映在一個行人的臉上,只是幾秒鐘的時間,那人又從斜陽花影中走出。不知他是否意識到,他曾走進一場繁華?

近日,東京與京都的花期都過了。春日融冶華豔,總有荼蘼衰謝時。我們不能改變四季流轉,只能在歲月的無垠中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