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周記】環保教育 潛移默化

THE MERIT TIMES
文/張孜寧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文/張孜寧

曾經帶著兩個孩子在街頭遇到保育團體在募款,募款員問孩子知不知道為什麼要減少使用塑膠袋?兩個孩子一搭一唱地回答出正確答案:「很多塑膠袋沒有處理好會流入海裡,但因為視力不好的海龜愛吃水母,牠們會以為漂浮的塑膠袋是水母,就會吃下滿肚子的塑膠袋!」募款員十分訝異身高不及成人胸口的孩子,竟可以回答出如此完整、邏輯清楚的生態因果關係,身為家長的我們感到欣慰地回說:「因為他們常去望安,深知海龜要存活下來有多不容易。」

每年夏天,我們有幾對親子家庭都會相約前往台灣各離島度假,最常去的就是澎湖望安。望安海灘仍是目前我們認為台灣最美的海灘,乾淨、人煙稀少,偶爾還能看到綠蠵龜媽媽挖的大沙坑,以及綠蠵龜寶寶匍匐下水的腳印!

隨著孩子年紀漸長,接觸海水的經驗漸多,去年我們首次在望安參加保育團體舉辦的浮潛課程,課程目標是透過浮潛教學及體驗,帶領學員使用正確且環保的浮潛方式,一窺望安島緣的海底世界。

我們跟著保育團體行動兼度假已行之有年,大家對於「不塗抹任何防晒產品下海」有一定的默契。因為市售所有防晒產品,即使強調「保護海洋」,也都含有成分不等的防腐劑及油漬,這些化學物品會影響海洋物種的代謝。若要真正做到海洋保育,最好的物理性防晒用品就是全身包覆式泳衣,否則寧可什麼都不塗抹,並選擇早上十點前或下午三點後下水,避開烈日照頂,既可享受沁涼海水,也能保護皮膚不被晒傷。

同行團體中,有幾個家庭是初次參與這類單純以保育為前題的親子活動,即使已解釋過不塗防晒油入海的原因,卻因日常習慣難以調整,偶有一些慣性行為,像是使用一次性餐具,或是帶妝、擦乳液下水,當然他們不是故意的,也在好言指正後感到抱歉,但實在很難透過單次遊樂教學,養成日常習慣。

這讓我深刻體會到,若非我們從孩子還在學齡前年紀,就帶他們親近海洋、了解海龜生態,可能現在我們也會是忍不住就擦了防晒油下水的遊客之一。

在學習外語時,常看到人們強調「沉浸式教育」是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但這其實可以多元使用在各種生活教育中。比如日常溝通善用成語,就是國語文能力的沉浸式教學,而環保教育也不只是自然生態課上的一句話而已。

除多接觸大自然,還要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地,讓我們的生活與大自然共生共感,屆時,「不塗抹防晒油下海」將不再是一個需要被刻意提醒的行為了!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