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周記】只陪玩的媽媽

THE MERIT TIMES
文/張孜寧
字級
收藏文章
22觀看次
文/張孜寧

我在工作場合裡是出了名的「愛玩媽媽」,每次同事們焦慮地討論要讓孩子去哪間補習班、要如何挑選高中志願,或是如何安排回家功課與考前複習時,總是看到我像是沒事人兒一樣,只想著周末要帶孩子去哪裡爬山、連假要去哪裡探險。

前幾天在公司茶水間,碰到一位新來的同事,他一邊泡著濃郁的咖啡,一邊驚訝於我從來不檢查孩子功課,也不做考前衝刺這種事,於是我又再次解釋我對「學習」的看法。

我們常聽到老師或家長對孩子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既然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那又為什麼會出現一種現象:老師出很多課後作業,家長讓孩子在課後不斷穿梭在各補習班之間?這不是自相矛盾的行為嗎?

我過去曾在社區大學教過課,也在社區舉辦的兒童夏令營帶過主題課程。前者是自發性、在忙碌生活中利用時間來上課的成年人,學習動機很強,我出的功課都很認真也很投入地完成,沒有人在乎自己的作業是否完美,因為他們知道,愈不完美的作業,反而能藉此學習更多。

而後者則多是被家長強迫報名活動的孩子,所以光是讓孩子願意聽我說話,都要花費很大力氣,面對不願參與課程活動的孩子,我一律在安全原則下,讓他們離開教室自由活動,因為「學習是自己的事」,無心學習的人,再多的規範都無法讓他真心求教。

在上述經驗中,我認知到:最省力的學習方式是讓學生從生活中提問,藉由解決生活問題搭建出紮實的學習路徑,而且這條路會由學生自己挖鑿出來,教師只需要順著學生的路提供建議或方法即可。

因此,對於孩子的課業,我從不過問,只等著他主動提問或求救,考試、課業複習……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不知道孩子在學校學了什麼,只知道她對哪些科目感興趣,對哪些課程感到困難,不想學的科目我一律不強求,於是我的角色成為只要關注孩子心情愉快、身心健康、人格完整的媽媽即可,我只要專心陪玩就好。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