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周記】學習不忘照護心靈

THE MERIT TIMES
文/張孜寧
字級
收藏文章
23觀看次
文/張孜寧

這幾年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從身體保養逐漸關注心靈保養議題,也愈來愈多師長、心理諮商專業工作者在公領域提倡心理衛生的重要。然而在普遍仍重視「知識教育」、「腦部開發」、「行為控制」,甚至是淺層的升學管道技巧傳授的台灣教育圈,很多師長即使已知同時要關心孩子心靈發展,卻不知要從何開始,更別說在實驗教育或自學教育圈裡,有些覺察能力不高的師長,太過沉浸在實驗教育的活潑趣味與熱情裡,反而比體制教育師長更容易忽略孩子日常透露出的心靈求救訊號。

我接觸靈性教育、冥想練習已經十多年,但一直處於表淺的知識理解狀態,無法真正通透身、心、靈之間相依相偎的神祕之處。直到今年在一場身心靈按摩工作坊中,我似乎開啟了某扇心靈之窗,漸漸從自身的呼吸練習、冥想鍛鍊中體悟出所謂超我、入定或臨在的境界,也因此更能理解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情緒、壓力,都會顯現在身體姿態上。

前幾年甫出版就造成討論旋風的書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雖然書內所描述的都是生命中的重大創傷,但當日常情緒無適當宣洩的情況下,也同樣會積累並顯現在身體感受中。最常見的就是肩頸酸痛的人,若非一時的運動或固定姿勢影響,十之八九是因日常承擔過多壓力所造成;或是飲食健康卻常有胃痛問題的人,也有可能是過多憤怒情緒無從發洩而導致。自從有了身與靈是相互影響與幫助的觀念後,我便更能理解當年自己所學撫觸按摩的核心目的,並非給予身體上治療,而是做心靈的引水人,讓情緒調和與流洩。

德州大學教育系教授的研究指出:「自我慈悲不只是一種想法,而是會真實體現在身體感受上,當我們溫和對待自己的痛苦,便會回到哺乳動物的照顧與付出機制,釋放催產素,以提升信任、寧靜、安全感與慷慨,並協助讓他人感受對自我的溫暖與仁。」這讓我想到常在韓劇裡,看到一些特定的對話手勢,其中有個可愛的手勢是:當自我肯定時,他們會單手拍拍自己頭頂,就像大人讚許孩子一樣。

是啊!每個人心裡都藏著一個小孩,是需要被肯定、安慰、陪伴的,在正念瑜伽中,也有很多簡單的姿勢如:雙手伸展像歡迎世界,或雙手交叉擁抱像全然接納自我一樣,這些都是透過身體動作,連帶影響心情轉變的例子。

雖然現在很多家長都強調自己不重視孩子在校成績,只求有個「快樂童年」,但不論在哪個學習場域,若要走得紮實,勢必要進入辛苦甚至痛苦階段,與其不切實際地一味期待快樂學習,不如先養成同時照護頭腦與心靈的習慣,多多活動身體,疏導卡在心裡無法言說的情緒與壓力,身心靈都照顧得宜,學習之路亦不難矣。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