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周記】 夢幻工作的真相

THE MERIT TIMES
文/張孜寧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文/張孜寧

畢業季到來,求職市場一片熱絡,最近偶然間看到一篇報導,是人力銀行做了一份調查,結果指出,今年度新鮮人熱門職業是「Youtuber」(影音頻道主),這份調查報告與我近年接觸大學生的經驗不謀而合!

在我父執輩的年代,夢幻職業是老師、律師,在我這輩的夢幻職業則是電腦工程師,雖然不同年代的熱門工作差距頗大,但都需要深厚且務實的專業技術來支撐長久的職業生涯。

現在已是多元學習的二十一世紀,職業屬性也已多變到難以估算職涯長短的狀況,我也樂見這個世代,終於跳脫「唯有讀書高」的人生價值觀。然而,我卻觀察到另一個隱憂:年輕世代並沒有因學習大環境更自由,而樂於增進多元能力,反而不再講求深度的核心專業,只願學習可以糊口的單一技術。

前陣子公司也正值求才階段,我接觸不下五十次的面談及電話約訪,深刻感受到現下社會新鮮人,對於「工作」的定義或自我職場定位,非常扁平與單一。比如,來應徵工程師的人,多數只想坐在辦公室寫程式,甚至不太願意與其他部門合作,更遑論還要出勤面對客戶。

過去,我也遇過大學生到我經營的小店裡打工,大約過了三個月就不適應離職。離職前他坦言,當初以為「上班時間只要當社群小編,寫貼文、回覆客人臉書訊息即可,沒想到店員原來還要整理貨架、收銀、接電話、應對客人。」

經過這幾次經驗,讓我回憶起這十年來,隨著社交軟體的發達,大學生的夢幻工作從「網站小編」轉換成「Youtuber」;事實上,不論是小編或Youtuber,都必須有強大堅實的專業深度,才能深入淺出地傳達內容,凡是譁眾取寵吸引一時目光的文章或影片,都是短暫而無法支撐起人生成就感的;然而大學生只看到冰山一角,便把這光鮮亮麗的一面當做是工作的全部,總是只想沉浸於學習拍片技巧、寫腳本吸睛,而忽略這些工作最根本紮實的專業部分。

記得我女兒五歲時,第一次說出自己未來的夢幻工作。第一名想當老師,因為幼兒園老師的碗比較大,可以吃很多水果;第二名是當便利超商店員,可以操作機器,幫客人製作霜淇淋跟咖啡;第三名是牙醫,因為工作時可以使用各種奇妙工具,感覺很厲害。大家聽聞後都哭笑不得,一個五歲小孩選擇職業的動機,完全無法彰顯該職務的專業或箇中甘苦。

然而,上述那些已經大學畢業的成年人,卻仍多數像五歲小孩一樣,忽視過去學校培養的專業,或只願意接受職場生活中某些片面工作內容,而不願承擔相對而來的其他責任,我想,這才是當下世代最需面臨的職涯課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