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小型核電廠值得推展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爭取國民黨徵召參選總統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日前拋出蓋小型核電廠(SMR)構想,引發不小議論。儘管小型核電廠的商用仍未普及,對缺乏自主能源而又有碳排壓力的台灣來說,卻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

小型核電廠技術源自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 SMR),最初應用於軍事領域如核動力艦艇,由於具有系統安全性高、模組化、成本小等優點,逐漸被推廣應用於電力、船舶等民用領域。據國際原子能總署統計,目前全球至少有七十二種小型反應爐在推展,主要分布於十二個國家。 

俄羅斯於二○二○年啟用海上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是全球第一座商用的SMR電廠。美國預計在二○二七到二○三○年,就會有SMR機組相繼商轉。而法國政府計畫在二○三○年前投資SMR數十億歐元資金;中國大陸核工業集團公司也有建造SMR的計畫。 

不能否認SMR的商轉才剛起步,其建造時間、資金成本數據大多只是推算,環保團體也強烈質疑SMR產生的核廢料,可能比傳統核電廠還高,是否能成為淨零碳排的能源方案,還有待市場驗證。 

綜觀全球,自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災發生以來,全球一度聞核色變,但到了二○二○年代,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由於綠電尚難填補能源缺口,在這樣的背景下,核電重被視為可靠的零碳能源替代方案。 

由於傳統核電廠址選擇不易,建設更需投注大量資本,還有安全上的爭議,核廢料處理更是燙手山芋。為解決核電廠相關爭議,近年「小型核電廠」技術竄出,被視為傳統核電廠外的第二選項,不僅比爾蓋茲、馬斯克支持,美、中、俄等大國也在大力發展。 

台灣更有必要積極看待SMR的發展。眾所皆知台灣缺乏自主能源,也沒有像歐盟國家可以電網相互支援,又是地緣政治風險極高的地區。尤其面對氣候衝擊,全球淨零碳排的壓力,再生能源卻緩不濟急,如果完全不考慮核能發電,實難以解決能源轉型問題。

郭台銘並不是國內最先呼籲SMR的人,學者李敏、葉宗洸,企業家王文淵,科技界的童子賢、曹興誠都很關心SMR的發展。

曹興誠甚至具體建議在科學園區裝設小型核電廠,一則是穩定供電來源,同時也是不排碳電力,對園區生產製造貨品,出口面對碳邊境關稅的問題也解決了。

依政府「二○二五無核家園」規畫,台灣三大核電廠將在兩年後全數退役,屆時傳統核電將走入台灣歷史。然而就像郭台銘說的,經濟發展、科技產業都需要用電,「沒有電,一切都是空談」。在這種情形下,有什麼理由完全排斥小型核電廠的發展?

小型核電廠就跟核融合一樣,都是未來的趨勢。但專家指出,目前台灣缺乏適用的小型反應爐標準,專業化人才、研發投入及關鍵設備與材料核心技術等也都不足。政府與其排斥SMR的發展,不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