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愛得起,放得下

THE MERIT TIMES
文/李胤霆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文/李胤霆

讀大學和研究所的時候,選修「中國傳統戲劇」相關課程,都必須到國家戲劇院觀賞戲劇及繳交觀劇心得,我與同學因此養成了進戲院看戲、點評的習慣。日前,被譽為「中國古典四大名劇」、「中國六才子書」之一,也是「元雜劇壓卷之作」的《西廂記》上演,我與朋友一同前去觀賞。

王實甫撰寫的這齣戲,乃描述趕考的書生張君瑞,偶遇前朝相國之女崔鶯鶯和丫鬟紅娘。張生對鶯鶯一見傾心,打聽到她們因扶相國靈柩返鄉而借宿普救寺,也至寺中借住,伺機結識鶯鶯。兩人相識後,藉著詩文唱和,鶯鶯也對張生心生愛慕。

不久,叛將孫飛虎聽聞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遂率兵包圍普救寺,命崔夫人在三日內交出鶯鶯,否則殺盡寺內眾人。

存亡之際,崔夫人承諾若有人能化解此危,便將鶯鶯許配給他。張生故舊杜確時任蒲州太守,統領十萬大軍,張生於是先安撫孫飛虎,再托和尚潛出送信,請杜太守派軍來援。杜太守果然率兵打退孫飛虎,張生以為可與鶯鶯結為連理,滿心歡喜。

不料,崔夫人嫌棄張生是窮書生,答謝宴上,聲稱鶯鶯自小與表兄鄭恆婚配,因此,只同意他倆結拜為兄妹,並贈與厚禮要求他另擇佳偶。鶯鶯見母親言而無信氣得擲杯反抗,仍無法改變崔夫人的決定。

幸而,兩人在聰明伶俐且肯為他們仗義執言的紅娘支持下,不但得以在西廂相會,互許終身;還使崔夫人答應,如張生高中狀元便讓鶯鶯嫁他為妻。張生振奮啟程,果真一舉中第,風光迎娶鶯鶯。

當兩人終成伴侶,演員唱出千古名句:「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劇院內掌聲如雷,人人感受到王實甫筆下真摯的情感,無不為張生和鶯鶯纏綿悱惻的愛情動容。

王實甫的《西廂記》,以元稹所著唐傳奇〈鶯鶯傳〉(又名〈會真記〉)為藍本改寫,兩則故事最大的差異,是張生和鶯鶯的結局。

〈鶯鶯傳〉的張生應試及第後,對鶯鶯置之不理;更惡劣的是,把鶯鶯情真意切的書信給予同儕傳閱,稱她是「天下尤物」,是如褒姒、妲己般的紅顏禍水,以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為由,狠心絕情地拋棄了鶯鶯。

一年多後,張生和鶯鶯各自婚嫁。某天,張生途經鶯鶯家,竟謊稱自己是鶯鶯表兄,想要見她一面。

但鶯鶯始終拒絕相見,並在張生離開前賦詩言道:「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直指張生當年薄情寡義,也提醒他無須耽溺昔日,應多加珍惜此刻相伴之人。鶯鶯以此詩斬斷過往,也表明珍愛當下的心態。

在劇院一片歡聲雷動中,我的腦海猛然浮現那些殉情的新聞報導,和正為情所困的故人身影,以及〈鶯鶯傳〉裡那勇敢追愛、也果斷放下的崔鶯鶯。雖然,人們總希望和情人修成正果,卻不是每段緣分都能圓滿如意;倘若所遇並非良人,與其沉浸過往黯然神傷,不如學習崔鶯鶯,「愛得起,放得下」。

揮別過去,迎向新生,才是一個成熟的人,對於愛情、對於自己,負責任的態度。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