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運動慎防中暑 體能差恐加劇症狀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43觀看次
夏天戶外運動中暑 資料來源/朱柏齡醫師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9 大危險因子
夏天在戶外運動要注意日晒程度,以及體力負荷不能太重,以防中暑。 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天氣爆熱,三軍總醫院近日接到今年中暑導致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的首位病例,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患者是國中生,8日下午4時和朋友爬山,已避開溫度最高的中午時段,6時多朋友發現他意識混亂,胡言亂語,通知父母後緊急送醫,當時肛溫41.4℃,所幸經緊急降溫,症狀改善。

朱柏齡表示,據一起爬山同學表示,下午4點多時,患者就反應很累,一直到6點多,開始手腳亂揮,行為怪異,於是緊急通知父母, 此時他只認得父母,其他人都不認得了。

出現頭昏想吐

務必要提高警覺

到了三總,立即啟動中暑防治小組作業程序,25分鐘內把他的體溫降至38.5℃,患者意識逐漸恢復,但檢驗顯示仍有急性腎衰竭、代謝性酸中毒,橫紋肌溶解症及肝指數上升。

朱柏齡表示,下午4時已避開最熱時段,但事後根據氣象觀測紀錄,當時氣溫36.3度,相對溼度50%,體感溫度42度,換算下來,熱指數41.3,超過40即有中暑風險;另外,同行的人都沒事,為何這位同學中暑?進一步了解,患者的背包特別重,導致體力負荷增加,提醒大家注意,天熱除了要避免日晒,也要注意體力負荷不能太重。

事後詢問這位中暑的患者,他完全不記得被發現不對勁到送醫治療這段時間發生什麼事,記憶完全空白,醒來就已經在三總了。

另外,從同行的人發現他胡言亂語,最先的反應是通知父母而非立即送醫,朱柏齡表示,由此可見大家對熱傷害的知識不足,最近氣溫升高,一旦出現很累、頭昏、想吐、惡心等症狀,一定要提高警覺, 除了自覺症狀外,當同行者發現患者胡言亂語,言行怪異或抽搐時,可能已中暑了。

據衛福部統計,今年1~6月熱傷害患者高達956人,創3年來新高。而今年7月以來截至8日為止,熱傷害患者更達236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近日收治一名70歲男性中暑患者,到院體溫達41.8℃,超過一般中暑40℃,合併神智不清,深陷重度昏迷。

溼度也影響散熱

下雨前多注意

高偉峰表示,經檢查男子合併膽囊炎,由於感染症會引起發燒、脫水,若再合併中暑,更是雪上加霜。所幸經緊急降溫處理後,已康復出院。

高偉峰上周也收治一名50多歲男子,患有糖尿病史,騎機車路倒被送到急診,就醫時體溫達39℃,已接近中暑溫度,檢查男子當時合併泌尿道感染,也是感染症合併有中暑症狀。

高偉峰指出,夏季常有泌尿道感染、腸胃炎、輸尿管結石等感染症,治療時可能會使用抗組織胺、抗膽鹼藥物,但此類藥物恐會抑制排汗,另膽囊炎、上呼吸道感染、皮膚蜂窩性組織炎等都可能引起脫水症狀,因此,一旦此類患者合併中暑,症狀會更為嚴重。

國內已為高齡社會,這類有「感染症」的中暑患者,恐在夏季達到高峰。高偉峰提醒,氣溫、溼度都會影響身體散熱,若36℃相對溼度達100%,相當處於63℃環境,因此,中午高溫、下雨前務必留心熱傷害。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