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菌 聯合國

THE MERIT TIMES
文/露 
字級
收藏文章
35觀看次
圖/BOB
文/露 

「一棵樹就是一個生態系!」這句淺顯易懂卻又蘊含哲理的話,是研究樹冠層的植物學者們長年的感悟。相信嗎?尤其在難以顯見的地底根處,看似靜謐,卻熱鬧非凡,生物間的交互作用無時無刻都在上演著!

翻看落葉堆底下厚厚的一層腐植土,偶見的白色菌絲正是依附於枯葉、樹根的大集合體,像是腐生菌與菌根菌……等。它們已存在至少4億年之久,其中特定的野生酵母也是最早用來發酵歐式麵包的菌種,至今仍有傳統的鄉村歐式麵包,是特地到山上採集這種野生菌來製作的呢!迷人的特殊風味是商業酵母產品無法取代的。

外生內生 多樣附生



寄生或共生於植物的菌根真菌,能在植物的根部形成「菌根」這種構造,主要分成兩大類:外生菌根菌及內生菌根菌。外生菌根菌只在根部的細胞壁之間蔓延生長,形成分叉或毛茸茸的包覆層,不會入侵植物的皮層細胞裡。有許多族群還會生成所謂的「子實體」,我們吃到、看到的蕈菇類,或珍貴的牛肝菌,其實就是露出地表的子實體。另一種內生菌根菌則會入侵根部細胞裡面,它們附著的植物種類也比較多樣。

究竟菌與根如何攜手在廣大的地底串聯合作呢?

首先是營養的交換:醣類(碳水化合物)等養分由可以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傳輸到根系來提供,而水分與礦物質等物質則來自真菌,因為比起植物的根系,細微又密集的菌絲表面積大太多了!它們就好比植物的加長型手臂,能延伸到根部無法抵達的地方,替植物找尋水分。另一方面,菌根真菌還能分泌有機酸,或透過離子交換來分解貧瘠土地的礦物質、氮、磷等元素,讓植物的根毛更容易吸收。

營養交換 合禦外侮



解決了基本的民生大計,再來當然就是聯合抵禦外侮囉!當植物受到攻擊或啃食時,除了啟動基本的癒合能力以外,化學變化也在它們體內應運而生,例如產生有機化合物或具防禦力的蛋白酶,目的是吸引植物天敵的覓食者(也就是植物的救兵)前來。而在這之間很重要的溝通管道,便是廣大的菌根網絡!為什麼呢?先前已提過,菌根就像植物根部的加長手臂,無法自由移動的植物,就是靠密集又龐大的地下菌根網絡,來向遠方同伴傳遞訊息的。

地球這個有限的生存空間,為了供應與日俱增的人口,單一化集約式的農作物、大量農藥與化學肥料的使用,表面上糧食好像增加了,但它們的營養密度是否一如往昔?這些物質對土壤中的菌類又產生什麼影響?小朋友如果有機會去深山裡,試著掬起一把土來觀察吧!看看富含腐植質與真菌的土壤與毫無生氣的貧瘠土壤有什麼差別?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