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嘗美味? 那可不一定!

THE MERIT TIMES
文/山羊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圖/Julia Chou
圖/Julia Chou
圖/Julia Chou
文/山羊

我們的嘴裡約有1萬個味蕾,4000個左右在舌頭上,其餘在上顎和喉嚨,所以舌頭主要是用來品嘗味道的。

不少動物也一樣,用舌頭的味蕾嘗出味道。差別是,對人類而言,糖是甜的,檸檬是酸的。可是對狗或貓來講,這些東西的味道又是怎樣,其實我們也不知道。

我們的美味,動物嘗起來可能食不知味。我們覺得噁心的,或許正是牠們的美味。所以,看到蜥蜴津津有味吃著臭肉,禿鷹啃食腐屍,或者狗狗吃屎畫面,就不用覺得大驚小怪了。

通常哺乳動物味蕾最多,鳥類最少。不過因大部分鳥類都在飛行中匆忙覓食,沒有閒情逸致品嘗,所以味蕾少也沒差。

另外,並非所有動物都得依賴舌頭嘗出味道,或者非得用舌頭來品嘗味道。腳和吸盤都能嘗味。

昆蟲沒有味蕾,但是卻有很特別的細胞來探測味道和氣味。這些細胞分布在昆蟲口部,觸鬚,甚至腳上面。譬如對蒼蠅、蜜蜂和其他昆蟲來講,基本上味覺和嗅覺是相同感覺。所以蝴蝶停在花朵上時,牠就可以用腳上的味覺細胞,「嘗」出那是不是牠所需的花蜜。章魚的觸腕都是吸盤,非常敏感,可以利用觸覺抓小東西,加以檢查。牠的每一個吸盤都是手指和舌頭的混合體,可以同時感覺食物的存在和嘗出它們的味道。

還有在混濁海水中,鯰魚的視覺是幫不上忙的。因此找小生物和植物吃的時候,味覺就非常重要。幸運的是,鯰魚身上都是味蕾,只要有東西在附近,牠就可以知道這東西好不好吃。

動物舌頭 巧妙不同



對狗和貓等哺乳動物而言,舌頭也可以是一種清潔身體舔的工具。牠們的舌頭非常粗糙,可以去除油脂和寄生蟲。此外,狗的舌頭也可以用來散熱、冷卻血液,達到調節體溫的作用。我們談過食蟻獸嗅出蟻丘時,會先用前爪搗毀蟻丘,把骨質結構的鼻子伸進泥土中,最後伸出長長、黏黏的舌頭來黏著螞蟻,吃個痛快。

除了長頸鹿會用強壯有力,像我們雙手一樣敏捷的舌頭快速扯下樹葉吃之外,黑熊的舌頭也可以把樹上的果實拔下來吃,甚至還能將腐朽木頭裡的昆蟲掃出來解饞。其他舌頭特別適合捕捉獵物的動物還包括:變色龍、青蛙、穿山甲等,牠們都擁有善於抓握的舌頭,譬如昆蟲一出現,變色龍會馬上將雙眼轉向獵物,判斷距離,射出又快、又準、又黏的舌頭,「啪」一聲黏住獵物,捲回舌頭,飽食一頓。這個過程前後不到一秒就能達成,很少昆蟲能逃出牠的魔「舌」。

不管品嘗 只聞味道



蛇的舌頭,一吐一縮的,看來似乎很可怕,其實,牠分叉的舌頭完全無害,那是最重要的嗅覺器官,可以幫助蛇在環境中導航,發現和追蹤獵物,甚至感應四周存在哪些威脅。原來,蛇在不斷把舌頭吐出來又吸進去時,就能收集飄浮在空氣中的氣味小粒子,再把這些顆粒傳送到嘴巴裡面的犁鼻器,或稱鋤鼻器(Jacobson's organ)。當這些氣味顆粒與犁鼻器接觸時,它就會向大腦發送信號、讓大腦進行解讀。如此一來,蛇就能夠知道這些氣味顆粒,來自美味的食物或敵人的威脅,了解四周環境變化。至於蛇的鼻孔最重要的功能是呼吸,不負責聞味道的工作。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