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纖維控血糖血脂 餐餐全穀遠離慢性病

THE MERIT TIME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將3餐中常吃的精製澱粉,換成地瓜等類的未精製雜糧,即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您今天膳食纖維吃夠了嗎?」研究發現,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植化素,每天攝取足夠的建議量,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其中,膳食纖維更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控制血糖及血脂。

為讓民眾落實穀糧好生活,衛福部國健署辦理「穀for U 食客吃起來」活動,號召上萬間店家響應,營造健康飲食生活圈,包括多家通路及連鎖業者,以及涵蓋北中南東、離島等地區的在地店家,共同推出美味的穀糧餐點,讓3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可以隨處、輕鬆品嚐到含有好穀糧的健康美食,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加分。

18歲以下 攝取量最不足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林真夙表示,民眾在外用餐,可將麵包、白麵條等精製澱粉,改為地瓜或糙米等「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她建議選擇國產產品,並且吃多種類,以餐餐有全穀的方式攝取,可降低罹患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風險。

膳食纖維可維持腸道健康、控制血糖及血脂,同時幫助身體維持健康體位。然而,國健署昨日表示,根據2017年至2020年「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顯示,一日建議攝取25∼30公克膳食纖維,但全台民眾的膳食纖維皆未達足夠攝取量,其中以1∼3歲、13∼15歲、16∼18歲男女攝取量最為不足,僅有建議攝取量33%至38%。

英國《刺絡針》期刊研究發現,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植化素,每天攝取可降低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其他國外研究也指出,攝取足夠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可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21%、高血壓風險15%、心血管疾病風險29%,以及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

如何改善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林真夙建議民眾,可將3餐中食用的「精製澱粉」如經加工的吐司、麵包、白麵等,改以「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如糙米、地瓜、南瓜等。

「將3餐中精製澱粉,調整為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可增加約7.9公克的膳食纖維,即達一天建議攝取量的30%。」她強調,只要再搭配足夠的蔬果攝取,即可達一日建議攝取量。

選國產多樣吃 增加營養 

如何更健康地攝取「穀」糧?林真夙建議大家,可以養成「選國產」、「多樣吃」、「餐餐有全穀」的習慣。亦即選擇當季當地的食材,增加食材多樣性、不局限單一種類食物,每餐也應至少有「3分之1以上」為全穀未精製雜糧。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隨著健康概念普及,各地不少店家也期望把健康、養生料理融入餐盒與餐桌佳餚內。國健署與全台1萬多間超商、健康餐盒及飯店業者等店家合作布點,盼民眾能在餐廳與各大通路,購買及取得融入健康穀糧的餐點。

這些運用各式穀糧,搭配繽紛多蔬和低脂少油主菜的巧思,同時兼顧美味,並增加了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植化素,更提高了餐點的營養價值。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