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悲憐無明的青春

THE MERIT TIMES
社論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社論

新北市一名國三生為了幫女同學出一口氣,以彈簧刀刺殺了另一位同學,導致他傷重不治,這真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悲劇。

從成長的階段來看,國三生正處於情緒容易激動的青春期,他的心智正漸發育成熟,學校與家庭的教育就非常重要。現在的孩子卻成長得非常辛苦。

一位新北市的國中老師說過,發生事情的這所國中,學生裡有三分之一來自單親家庭,每個單親父母都是在為生活奮鬥,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孩子普遍感到孤單。家庭問題導致教育問題,而社會底層的貧困也導致家庭教育資源的缺乏,使得孩子在校園的競爭中居於弱勢。

單親家庭的孩子,由於缺乏父母雙方互相支援的愛,很容易感到孤單。事實上單親父母也有他們的困難。一個父親很難同時要扮演嚴父和慈母的角色。當他規定了某些教養的規範,要求孩子遵守,可是隨後要扮演慈母,去撫慰受挫困頓的孩子,那是非常艱難的矛盾的角色扮演。而孩子也很容易在單親父母的不同角色之間,看到他們的矛盾。最終所有的規範或應有的守則,都會被看破。

而孩子在缺少父愛或者母愛的環境,往往去外面尋求同儕的友誼,和同學抱團取暖,期能得到心靈的一種安慰。而在學校裡,這樣的同儕團體往往會是義氣相挺的朋友,乃至於結伴抵抗外來壓力的小團體,這就容易形成小幫派。而小幫派一旦被外面的幫派吸收,就很容易變成對其他同學的霸凌,如此就很難回頭了。

校園問題與家庭問題互相糾結,這已經不是教育體制的問題,而是社會問題的交互影響。因此,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必須要從家庭著手。單親家庭的教育就變得非常重要。同樣的學校教育也責無旁貸。

問題是,現在的教育體系仍以升學為主。基於升學壓力,學生往往被分成有能力升學、功課好的學生,和缺乏升學能力、放牛班的學生。而被升學體系所放棄的孩子,往往集結成小團體,在校園外尋求價值的認同,幾乎是放棄了學習。這樣的情況在學校裡非常普遍。

而孩子也孤孤單單,不知道除了尋求同儕的認同之外,還能如何。更悲哀的是,在一○八課綱裡,更多地強調學習歷程的升學作用,問題是那些特殊的才藝,是需要金錢支援才能去補習得來的。底層的單親家庭,生計都已困難,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競爭呢!

想想,一個孩子在底層的環境下,成長都來自於雙重壓力:父母親的經濟壓力,和缺乏教育資源的壓力。再加上缺乏品格的教育,一個孩子要健康成長,是極為辛苦的。

我們看到新北市的悲劇,內心感到很深的悲痛。因為這樣的悲劇將影響了三個孩子的命運。他們的命運將從此轉變了。未來會如何改變已經無法逆料。

但在衝動盲目的青春之前,我們能不能再想想,要如何才能有更好的品格教育,更好的家庭資源,更好的教育體系,來幫助孩子成長。尤其是品格教育,應有的禮義廉恥,乃至於對人的慈悲、關懷,對天地自然的敬重保護,對師長的禮貌尊重,對人的平等守信等,都是比升學更重要的生命教育。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